最美人间四月天 砥砺深研绘新篇 ——江宁区铜山小学承办“江宁-溧水”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24/5/8 9:58:07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李慧 有702位读者读过
春意款款,岁月缓缓,春天是远道而来的浪漫,教研是那最迷人的风景线。2024年4月18日上午,为开阔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教学视野,增进小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研究的区域交流,江宁区铜山小学承办“江宁—溧水”区域联合教研活动,本次联合教研聚焦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德心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方峥嵘老师、江宁区德育名师工作室陈娟老师、溧水区德育名师工作室陆芸老师、溧水区德育名师工作室丁健老师,以及来自江宁区、溧水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代表、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陈娟校长致辞,陈校对所有参加活动的教师表示诚挚欢迎,介绍了铜山小学的科技发展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分享了学校探索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实践经验,并预祝本次活动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大家首先观摩了三节充满积极心理学韵味的教学课例。第一节课由铜山小学张小雅老师执教四年级《记忆小窍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设计了记忆闯关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找寻记忆的规律,通过规律发现记忆的小窍门。引导学生感受,记忆能力可以通过确实可行的方法提高,感受记忆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节课由溧水区实验小学的张芸老师执教一年级《生命真美妙》。针对低年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张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对自己的生命也有了认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对自我产生初步了解,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第三节课由溧水区文昌小学的邱晶老师执教三年级,《学会说不》。邱老师通过心理短剧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被别人拒绝或拒绝别人时的场景并展开讨论。探寻拒绝他人的技巧,并通过情景演绎去体验如何说“不”,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树立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自信心。
三节课后,溧水区德育名师工作室的丁健老师对三名教师的课进行点评,丁老师分别围绕“希望”“坚持”“钻研”三个词对老师的课程给予肯定,并对课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随后对各位教师表达自己的希望,鼓励教师积极探寻心理的教学样态,调动教育机智,做到向上向善向强。
铜山小学朱珂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初探》的讲座。朱老师围绕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的可能性、重要价值、实践探索三个方面作出自己的见解。提出德育活动应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理念、要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落实全员关爱导师制,注重情感教育疏导,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并通过真实案例阐述这一观点。最后要做到家校社协同育人,拓宽教育平台。真正达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
随后,溧水区心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陆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校园里的那些“心”事儿》的讲座。陆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结合心理排查指标,指导老师们如何辨别重点关注对象。陆老师以生动的辅导案例,介绍了学生可能面临心理困境的表现,以及如何正确识别、保护、干预的宝贵实践经验。面对危机时注意“安抚”和“关注”,不要表达“观点”和“评论”。她希望老师用积极视角开展心理关爱,挖掘积极资源,建立良好关系。最后从教师如何关爱困境学生入手,让教师利用积极教育理念、心理辅导技术等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最后,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最后总结。方老师指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辅相成,教师要探索自己的教育方式,结合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对教育目标进行定位。她最后表达了对心理健康学科发展的期待,春华秋实,期待春天种下的种子能够萌发,滋养学生和教师自己。
本次教研活动促进了两地心育教研工作的深入交流,增进了两地心育教师的情谊,打开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样态,相信在不断的教学观摩和互动交流中,老师们能给学生带来更积极的心理课堂。
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教研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这个春天,铜山小学教师们将继续积蓄力量,以研促教,砥砺前行,努力做好心理教学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