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小科技教育被《新华日报》报道
发表日期:2022/10/6 9:17:21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朱云霞 有2008位读者读过
9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义务教育科学类课时占比提升至8%—10%,超过了英语课 ——提升科学素养从娃娃抓起”的重要署名文章。报道中提及作为乡村小学的铜山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建立科技基地、编写校本教材为抓手,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科技探究实践,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锻炼学生的必备品格。
现转载部分片段如下:
本报记者 杨频萍 蔡姝雯 程晓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在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施行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中,科学类课时占比提升至8%—10%,超过了英语课。怎么上好“双减”后的科学课,如何做好科普和科学教育,成为各方探索的重要课题。
如何科学地上好科学课?省科协今年9月公布了首批60所“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从今年起,围绕科学教育、师资队伍、设施建设等标准,省科协每年评选一批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到2025年底,全省将命名150所“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
首批60所示范学校中不乏乡村小学,乡村小学如何搭建科学教育课堂?
沭阳县刘集小学校长王瑞说,面对县域农村科学老师紧缺的状况,学校以仅有的几位科学老师牵头,形成管理小组,依托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资源开展科普活动。目前,学校共有专职科学教师2人、兼职10人,以校领导牵头的“少年问天”项目组、航天北斗科普活动成员12人。自2020年以来,学校组织科学教研组编写北斗科普校本读物,开展了包括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主题的科普课堂近300节,实践活动102次。王瑞说,学校希望通过科普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了解国家科技发展程度,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的动力。
今年秋季开学后,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的课后服务成了科普重要时间。下午4点到6点,地理园、生态林、中草药栽培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绿色粮油加工基地等数十个科普基地活跃着孩子们的身影。
铜山中心小学科技室主任朱云霞介绍,学校自主编写了校本课程读物《铜小科技》,分为“身边的科学”“发明创造的技巧”等板块,贯穿6个年级共12册。朱云霞说,科学课帮助学生用科学视角观察生活,“比如,孩子们以前看到风扇转动,但并不知道风从哪里来。上课后,就会了解因为扇叶高速旋转,导致前后方空气压强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风。”
朱云霞也坦言,学校科普教育投入已略显乏力,需要足够的资金、设备支持,而且谁来使用设备也是现实问题,“我们一有新设备,就让老师们现学,甚至请家长做外援。”为进一步拓展科普教育资源,铜山中心小学与南京市科技馆开展“馆校合作”,让植物学教授、动物学家、科技馆讲解员等都成为科普课堂的主讲人。
编辑:陈辰
校对:朱云霞
审核: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