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正文

初心,萌动中成长

发表日期:2020/10/20 10:43:12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李慧 有715位读者读过

 初心,萌动中成长

九月,步履匆匆,忙碌中确幸有桂花香的氤氲;遇见,注定成为这个月的主旋律。捡拾一片落叶,探寻秋的足迹,来时的路,你是否还记得?记得那朴素简单的初心?

因为世界美好,我想去试试,那时初心多像颗小种子!

初心之下,我们的教师读书活动也像种子般扎下细细的根,萌生嫩嫩的芽。孔子说过: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愿我们能够坚守信念本真,让这样的与书之遇见成为我们初心之旅的起点。

让我牵着你的手

                            付莉苹

阅读,让我慢下来,牵着班上的那几只“蜗牛”去散步

                                            ——题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读后更是让人深省不论你任教于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也不论你所教授的是平均水平的学生,还是天赋出众的学生,或者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是移民的孩子,还是残障学生,是饱受学业失败打击的学生,还是摇摆于继续学业与辍学之间的消极学生,你对孩子们的有效的出色教育,你对孩子们的有效的出色教育,都可以满足父母们的心愿,帮助他们的子女实现他们的梦想。一个老师,就能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读到此处,与作者产生共鸣。也想起来自己在班级教学管理中的一件小事:班的轩是个被老教师们说起来很头疼的孩子,刚接手的时候,我也很头疼,不知道对于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如何下手,并且从办公室老教师那里了解到,这孩子很皮实,软硬不吃。果不其然,在开学第一周,这个小朋友就开始按捺不住自己,于是被我拎到了办公室。当时我对这个孩子说:我不听信其他任何人对你的评价,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以前的一切都归于零。我相信你可以做的好,你可以表现得好,也可以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该学生听后,就禁不住哭了,并且我让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平时老师和同学眼中不听话、不爱学习的轩文笔很不错。他说,他很想看看初中的教室、操场会不会更大,很想认识更多的朋友,很想知道初中的食堂婆婆会不会手抖......当然我也给他回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看得更高更远,希望他能考上大学......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梦想, 要给与他们足够的信心,这同时也像书中第9章所讲述的运用全员参与技巧。第九章第五节说到构筑信心。读完此章节,非常受用。书中讲述了初一、初二年级的英语老师保罗发现全员参与技巧会给学生带来信心。同样的,我也将此方法运用于课堂上。有个孩子灿,家庭情况比较特殊,比较自卑,是一名学困生。课堂上所抛出的常规问题,该生答不出来,但又很想参与。于是我在课堂上给了更简单更易于回答的问题,就看到了灿举手,并且为他们小组得了分,孩子眼睛里开始有了光,开始敢于举手。与此同时,同为班级内学困生的泽同学,在看到同层次的同学受到表扬鼓励,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也勇敢地举起了手......作为老师,看到这一幕,有了些许的成就感,也有了些许安慰。

前两天去看了《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其中《最后一课》这个故事让我甚是感动。不禁反思自己:从9月份正式参加工作以来,被班级里孩子们气到心口疼的时候不少,但是每个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要多给与他们鼓励,多给他们一些信心,努力做好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航人。

竖起你的大拇指

秦雨轩

通过阅读,让我发现原来所有的果都有因可寻。

                                         ——题记

一个家长的疑惑引起了我对这个孩子的特别关注,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明明也没有做什么小动作,眼睛也好像是一直盯着老师看的,但是我们到底应该以什么方式去判断这个孩子他是否认真听了呢?还有在我们一年级的课堂也会存在一个跟风的现象,就是课堂上抢答的时候,第一个孩子先说出了答案,但是那个答案是错的,其他的孩子也直接就不思考了,跟着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可见在课堂上真正积极思考,有效参与的孩子并不占多数。

竖起大拇指,就是让学生们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思考完了,有答案了就竖起自己的大拇指,表示他们已经准备好下一个环节了,或者给每一个学生分发思考牌,这个思考牌可以是正反两面,正面写思考中反面写准备好了,可以做成一种类似于席卡的形式,前面是思考中后面是准备好了,当学生们思考完之后,就应该把印有“准备好了”这几个字的那一面亮出来,我觉得这种方法肯定是要比抱臂坐正要管用很多,一方面老师可以清楚的看出来,学生们思考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给那些平时不爱思考的同学敲响一个警钟,因为他看到别的人都已经思考好了,自己也会想亮出准备好了的那一面,从而集中精力的参与到其中。

使用全员参与技巧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那些本来并不出色的学生,可能也会随着其他学生一起变得开始闪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会让学生们在我们的班级中找一找,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类物体,他们都能找到很多很多,包括一些角落里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或者想一想你的家里有没有这样的物体,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想象,所有的孩子都能回答出一两个来,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也在这样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全员参与的兴致很高。

总之,这本书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师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参与程度。我们应该多使用一些教学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深入思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大胆发言,表达他们真实的想法,老师才能了解他们真实的水平。

 

阅读依旧,我们初心不改!

留有时间,让自己手中握着不同的鹅暖石,激起不同学生心中的涟漪,让学生意想不到,学生也会给予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