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学工作>>正文

铜山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周备课组活动记录

发表日期:2020/10/31 11:35:13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王鑫 有924位读者读过

铜山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第七周备课组活动记录

一.备课主题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研讨

二.参与人员

 王鑫 李慧  夏萌 朱珂、周兴美

三.主讲人

.集体备课过程:

朱珂:《山居秋暝》是第七单元的内容,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四时景物皆成趣”由此作为突破口释题导入新课,四时景物皆成趣,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从初读课题获取该诗的写作地点时间和季节,让学生抓住“山”“秋”和“暝”、“暝”是黄昏的意思并指导书写“暝”,师追问学生还知道哪些有关黄昏的诗句,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抓住了时间地点和季节再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继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很多有抱负的人都住在繁华的都市,想着为国家效力,为什么王维要选择住在山里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的朗读,展示、评价、指导、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味。过渡,王维的诗被称赞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那么这首诗到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分别出示前6句诗句让学生感受其中描绘的画面,新雨过后的“清新”,明月照进松枝间的“清幽”,女子洗衣归来、渔船顺流而下的“清纯”,有静有动,让学生多次朗读体会其中的意境、从朗读中感悟古诗中蕴含的韵味。体会新雨后的山中人与物的,淳朴清幽。随之过渡到作者最后的感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作者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王维愿意留在这人少的“空山”中、这个“空”真的是空无一物吗?还是作者内心的空,是一种禅意、更是作者内心的追求,远离喧嚣,远离世俗,并在音乐中感受古诗的情感,升华主题。

2.交流想法与收获

新授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查询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古诗词写作时代久远,寄寓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还有典故,与今日学生的视域和生活经验落差大;加上古诗词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们的课前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利用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第二,利用学生现有的图书资料或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图书资料了解相关写作背景;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或向大人们询问;第四,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卡片资料等等;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词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初读诗词,质疑讨论

小学古诗词教学还应以读为本,我们教学每一首古诗词都应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抽查学生读准字音没有,把诗歌读成什么样了?这一环节,教师可相机适当范读。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因为一切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接触”,而文化教养最直截的方法也是多“薰习”而已。

学习诗歌,诵读是关键,更是感悟的基础。我们为了提高诵读效益,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可以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但都要读准诗词的节奏,就是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因此每教习一首新学习的古诗词,一般都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感觉出它的停顿应该是在哪里。学生们掌握了正确的节奏,再加上古诗本身原有的那些押韵,反复地读,让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潜移默化,制造出浓郁的诵读的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古诗词的原有音乐境界。他们进入了诗词的境界,就对古诗词越读越感兴趣,觉得怎么这么好听,这么有韵味,也就能较快地进入到赏析古诗的角色中。

3、照片

IMG_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