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正文

有效教学及其好课的基本特征

发表日期:2012/10/2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11961 有657位读者读过

美国教育学者布鲁纳指出,教育争论应聚焦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研究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应该说,现在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的中心是如何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的学。
  一、  有效教学概念
  1、  关于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学习简而言之,在有效学习策略指导下,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目的。关于有效学习用九个字概括,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一个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仅是老师怎么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怎么活动。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学习的基本要素。
  2、 关于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好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要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目的的特性。
  从经济的角度说:“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人们通过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多样性需要。需要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的。人的活动作为手段与活动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这种活动的有效性(即活动的目的性)。换言之,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理应成为人们活动的目的地之一
  从发展的角度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了另一阐述:“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评价一节课如何,只要看学生学了这一节课与没有学这一节课的主要区别,如果说没有什么区别,或是区别甚小,那么这样的课就是无效教学。概括地说“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的目的,采用多元的、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以实现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较快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关于有效教学
  基于上述认识,对“教学有效性”概括为三重蕴意: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 有效教学的原则与实施途径
  1、 有效教学的原则
  要实施有效教学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其一是遵循主体化原则,主体化原则的直接含义是在科学实验中不仅教师要成为主体,同时也要学生成为主体,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主体化原则的深层次含义是要教学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使他们将来在社会实践中担当“主体角色”,发挥“主体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遵循学习化原则,学习化原则就是教学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展开,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生是教学的基础,促进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是教学的核心,学生学得好坏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
  其三是遵循结构化原则,结构化原则就是以师生背景性认知为基础,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介,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结构中教师主导控制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实现学科知识结构“内化”,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建构和重新建构。
  其四是遵循最优化原则,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一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和学生依据教材传媒和教学物质条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最优化原则是着眼于整体教学系统,使各教学要素优化组合,以求得最佳整体效益的原则。
  也可以概括为如下三条相似的原则:第一,重视创设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第二,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第三,教学过程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教学过程既要强调学生的“学”,又不忽视教师的“教”,实现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辩证统一,主导与主体的和谐统一,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教学可归纳为如下四条原则:选择有效内容、采用有效形式、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参与。
  2、 有效教学的实施的途径
  “教学审美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要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如下几点:增加课堂教学信息;提高单位时间内有效信息的比例;增大有效劳动时间,尽可能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吸收的信息量;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注意调整学生学习的状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反思我们传统教学,常常是将提高教学质量寄希望于“加大课堂教学容不得量”上,其结果只能是“教学为少数人服务”,造就了一大批“厌学者”,其实,要实施“有效教学”,我们必须追求教与学双方四个维度的极大化:课堂时间利用率的极大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极大化;学生知识能力净增的极大化;学生课后再学习欲望的极大化。
  三、 有效教学模式与课堂操作
  1、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相对稳定的基本范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中介,探究有效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房永恒的研究课题。
  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概括了如下四种教学模式。(1)侧重于信息加工的教学模式。发现教学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者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2)侧重于行为修正模式。(3)侧重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4)侧重于社会交往的教学模式。
  国内外五个著名的有效教育模式,其一是认知指导教学模式,它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是认知复杂性教学模式: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主要特征,活动分小组进行,需要多种认知能力,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其三是真实性教学模式: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教学材料联系起来),同时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和教学主题。其四是交互式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强调运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策略其五是一致性教学模式:综合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突出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及挑战性教学。
  在上述各种教学模式中看到,社会和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也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而学习则是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结构为基础的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2、 有效教学课堂操作
  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阵地,研究有效教学在课堂中的操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要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要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例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授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同时还从理论上提出了四个关注点: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这四个关注点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有效教学操作程序上应有如下八个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导入新课;(2)揭示学习目标,概览学习内容;(3)复习与所学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注重知识的衔接;(4)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5)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6)使用尝试性应用练习,辅以形成性评价反馈;(7)进行巩固性应用练习和迁移性应用练习;(8)注重课堂小结的作用,通过教师小结和学生小结,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比较掌握,把握知识的重难点。这八个环节是一般课堂教学的必经的环节,但,不必课课都按这八个环节来做,而应根据课题、内容、学科特点确课堂教学的环节
  四、 好课的标准和基本特征
  1、 好课的标准
  华东师大的导师叶澜认为下列五种课都是好课: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课;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课。
  华东师大崔老师说好课就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北师大张春莉老师认为评价一堂“好课”应主要考察: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北京教科院副院长文先生认为“好课”的五项标准是:学习内容要恰当,学习环境力求宽松,学习形式应多样,学习组织过程要科学,学习活动评价应有较强的包容性。
  综上所述,都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关键要素,这里所说的有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具体的具体学习进步与教学发展;“教学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了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要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教学投入所获得的教学产出。从“教学”的内涵上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及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而从“有效”的内涵看,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用《大教学论》上的一句话来通俗地说,就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具体来说,有效教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2、 好课的基本特征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引导教师关注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是否实现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
  在度量、评价课堂教学时,应把观察重点从教师的作为转到学生的作为上,把教师的作为联系到学生的活动上来加以评价,反映了我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