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校园资讯>>信息速递>>正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九)

发表日期:2009/11/11 9:24: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59位读者读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九)

 

随“谣”潜入心  育人细无声

 

   20091110  星期二 大雪

昨夜朦胧之间,听到了隆隆的雷声,早上起来推开窗,哇!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真是“闪电惊雷漫天雪,京城一夜披银装”啊!

早晨有幸去宣师一附小参加了该校“三级课程”整体推进思考与实践研讨会,会上杨英校长为我们做了《构建新童谣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校本课程实施经验介绍。宣师一附小建立于1908年,也是一所百年名校,2002年,宣师一附小的领导和教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全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大胆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如何在小学校园里传承和发展北京童谣,引导学生继承民族文学、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充实校园文化。

北京新童谣具有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少年儿童优秀品格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袭,一些低级趣味的“灰色童谣”逐渐流传开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很多学生简直成了“另类童谣”的“脱口秀”:“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坐在马桶间”、“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烧鹅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对对”、“考试作弊有绝招,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如此等等,令人惊诧不已!面对这些“精神鸦片”,学校如果采取简单地、粗暴地加以禁、堵是不能阻止它的产生、流传的,最好的方法是参与进去,并加以正确引导。

宣师一附小以“唱健康童谣”为载体,积极探索新时期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健康游戏,诵读经典童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规范文明行为,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看到了许多,听到了许多,下面谨将自己看到的记录如下,概括为三点:

一、健康童谣绕身旁

宣师一附小作为一所百年名校,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教育资源,学校始终努力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内,孩子们精心创编的新童谣、好儿歌随处可见:食堂里,我看到孩子们自编的就餐文明礼仪童谣纷纷上墙,例如“食堂就餐先排队,离窗一米不拥挤。双手端盘要抓紧,轻轻就位坐整齐”。简明的四句告诉了同学们就餐的礼仪。“眼望对方面微笑,与人讲话有礼貌。听人讲话要专心,东张西望可不好。求人帮助先说‘请’,事后道谢别忘掉。”充满童趣的儿歌让孩子们唱出了做人的大道理。健康童谣就这样为队员们的健康成长打造着绿色空间。

二、快乐童谣伴成长

今天我们除了听报告,还听了两节语文实践课,课上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童谣水平之高让我们与会的各位大受启发。第一节是《童心童韵说遗产》,孩子们根据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创编了多首童谣,例举几首与大家共享:《秦兵马俑》:“中国奇迹兵马俑,八千陶俑立坑中。步兵骑兵真神奇,世界遗产数第一。老外看了直叫好,中国人民多骄傲”。《颐和园》:“我爱北京颐和园,皇家园林博物馆。高耸入云万寿山,金碧辉煌排云殿。美丽风景伴长廊,长廊两侧飘花香。十七孔桥湖上跨,谐趣园里美如画。中华文物数第一,保护古迹别忘记”。 瞧,孩子们是不是个个才华出众啊!      

语文课上,教师挖掘教材本身的童谣文化因素训练语言文字,美术课上学生为自己的童谣作品配图画,体育课上老师一起创编童谣游戏,社会课上通过童谣了解了历史……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上,学生以独自或合作的方式自主参与,学习知识,查找资料、尝试创作、展示交流……不同学科的课堂都起到了开启智慧、发展思维、挖掘潜能的作用,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都蕴含着共同的文化元素,显示着新童谣文化的影响力。一首首快乐童谣在队员们中广为传唱,扎根于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启蒙金钥匙。

三、文明童谣润心田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在杨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看到学校开展了“我与童谣一日夏令营”、“童谣声中学礼仪”等多种活动,所有活动坚持自主参与、知行一致的原则,不过分追求学生作品的艺术水平,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学、编、传、演的过程中规范、转变行为,实现了新童谣文化重启智、更重养德的核心价值。在开展“唱健康童谣、做有益游戏”课间活动征集中,同学们搜集、创编出适合不同年级在不同场所活动的50多个童谣游戏。六二班设计的《抖包》游戏方案,详细描述了游戏方法、特点,还配上了原创童谣:“……楼道拥挤不太妙,找个角落我站好。两包交替抛一抛,看谁抛接技术高。一包上,一包下,花包在我手中跳……”

学生创编的各类童谣,被做成展板、提示牌,放置在校园的绿地、食堂、楼道、卫生间等地,有些还按照专题结集成册,不仅宣传文明礼仪,还物化了新童谣文化建设的成果。

学校还制定了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对队员们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让文明童谣侵润孩子们的心田。

新童谣文化,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注并专门批示:“北京童谣此事办得好,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三贴近’的精神……”。

童谣是陶冶少年儿童有效心灵的音符。以童谣形式教育队员,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的创新。通过童谣这一载体,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中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创新水平。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品尝甜头,他们才会由衷地唱出甜甜的歌,才能达到随“谣”潜入心,育人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