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体卫艺在线>>体育管理>>正文

铜山小学艺术教育个性培养工作方案

发表日期:2021/2/28 14:13:00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卢昌福 有1029位读者读过

铜山小学艺术教育个性培养工作方案

艺术的感受、想象、评鉴、创造能力,己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综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学校艺术教育与的发展密切相关,艺术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提高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和人文情操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没有艺术修养的人才是不完美的人才。为此特制定艺术教育个性发展工作方案。

一、艺术个性发展领导小组

组长:周兴全

副组长:周冠军      

组员: 周欣美   魏小刚     陶武   各年级组长   艺术老师

二、工作目标

为了给学生的多元发展、多样成才提供更多的选择,突破普通小学传统课程设置的重围,尝试组织建设艺术特色社团扩大学校“南京市民俗艺术团”的工作内涵。为推动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社团的设立就是学校教育的突破口,围绕学生成功、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维立体拓展的办学目标,果敢地走上了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艺术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特色之路。

三、艺术个性培养措施

1、教学改革理论支撑

发展艺术特色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我校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深入进行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并主张人的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这启示我们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充分发展其个性。在教学方法上,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发展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

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既是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不是可以分离的简单集聚,而是按一定规律、一定方式组成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而每个系统内部又存在着组成这一系统的分系统。它们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应该都是开放的系统,动态是开放系统的必然表现。

此外,巴洛克音乐的暗示学习法也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综合来看,巴洛克音乐的节拍与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大约每分钟的节拍在六十拍左右,这就使得在听巴洛克音乐时,人类的脉搏和呼吸会趋于一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巴洛克音乐的特点是振幅较低、频率较低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更好的增强人类大脑中的α波,进而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最终使得大脑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之中,有效保证学习、记忆以及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提高了大脑的效率。

学校希望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文化及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多维的层面上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习得,并结合艺术课程与非艺术课程不同的特点使之相互渗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锻炼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2、改革课程和评价机制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校逐步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社会对于人才提出了更层次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注重对课程结构的构建工作,综合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民俗狮子舞,有效注重隐形课程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充分显示出学校的时代特性以及学校的独特之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学校结合艺术类、普通类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丰富的个案研究成果,确立了错位式发展策略,整合、开发了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变松散的学科教育为综合配置的学校课程,变各学科各自为政为多学科整体发展,形成了既能满足艺术类学生需求又能契合文化类学生学习特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艺术教育课程安排要跟普通文化课程的安排以及非艺术课程的不同学科之间要协调好,逐步建立和完善较为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学校特设立了校本艺术类课程,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有效加强艺术训练的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兴趣,

其次,统一整合艺术课程教学与普通文化课程教学。例如: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都体现了对点、线、面的不同视角的理解与组合,以此为整合点,就可以进一步拓展美术、数学的并使两者趋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与优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语文诗歌的理解相互补充,韵律的震撼与心灵的冲击产生了共振效应;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尝试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学校艺术课程的开发促进了我校课程开发和各类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再次,课程的改革需要配合一系列的辅助措施,诸如对学校评价制度以及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且按部就班的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分析和整合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质量分析等诸多方式进行,在进行完对各个环节的动态评价之后,此外还要根据所回馈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

3、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我校并且始终秉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施行有侧重性的教学方案。更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好的环境,真正使学生成为才艺双全、气质儒雅的高素质人才。

1.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差异化发展。首先开齐开足艺术课,所有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发掘本学科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艺术教育适度渗透到各科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一些分层教学等方式,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推进艺术教育进程,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个性发展在原有程度上得到提升。

2. 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在学校的课堂教育方面上,我校着重注意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注重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在课堂的讲授工作中,教师要变主动为配合,逐步推动主演角色向导演角色的转变,更好的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以及关怀者。课堂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而应落实于学生的之上。因此,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逐步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不断督促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良好的学习机制,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意识,感悟知识,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力

4、活动课程凸显艺术教育特色

 学校教育是为全体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学校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基于差异、差异发展、发展差异,着眼于此,我校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的办学理念,尊重个体,大力开展学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个性、才华、能力的舞台。

1. 学校将艺术教育的活动性与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完美地榫接了起来。别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心理节、艺术节、青年节、感恩节、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狂欢节等八大主题节日的活动课程,书法、绘画、啦啦操、大合唱、声乐、摄影等社团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个性

2. 学校定期举办专场艺术活动。节目的排演、器乐的准备、主持人的确定、嘉宾的邀请等一系列环节均由学生自己设计,专场音乐会还会向社会和家长开放,活动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学生在校期间会有两次在本校进行书法考级的机会。这一机会,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参与艺术活动的自信心。

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例如,学校将如何定期播放相应的音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纳入课程设计的统筹之中。此外,学校创造性地将艺术学习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提高艺术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意识。例如,学校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特长,深入社区和敬老院,在开展墙绘活动中,传播艺术之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展望未来,我校将在培养“有个性,善思辨”铜小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创新进取、奋发有为,帮助更多的莘莘学子实现自己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