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技术>>信息培训>>正文

多样情境 多元操作 多元考量

发表日期:2017/11/3 21:14:33 出处: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作者:宋瑶 有1083位读者读过

    为了更好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南京市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落实南京市教研室信息技术研讨要求,在2017113星期五在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隆重举行了江宁、溧水、高淳信息联片教研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三片信息技术代表以及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来自溧水区第三小学师娟老师和高淳区东坝小学的刘雁农老师同课异构《画星星》一课生动形象,孩子们学的轻松;来自江宁区铜山小学宋瑶老师和溧水第三小学六林老师同课异构《定义过程》一课,将学生比较难掌握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操作讲解突破了一个个教学难点。以下是我进行本次教研活动的概况:

首先,让枯燥的概念通过情趣操作,实现孩子信息技术学习的思维“含同课金量”的提升。

    三角形是以前学习过的命令,孩子们在立即方式下画图,不仅用时多,还容易出错,而老师用调用“过程”的方式画图,让学生见证了瞬间的奇迹。比较之下,惊叹之余,一下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明确了学习目标。同时,通过猜想验证,初步地让学生认识到“过程”不是本来就有的,自然引入到学习 “定义过程”的课题。

    然后,继续维持多样情境,多元操作,多元考量,建构出学生轻松愉悦的“操作感”。

孩子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先从操作层面上作讲解,通过模仿,让学生尽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学并思考,了解到操作的所以然,降低概念的理解难度,主动构建新知识。

再次,串联整合方法,把握好孩子的学习点,真正落实孩子的信息素养。用本课的方法定义过程比较适合简单且不易错的图形进行定义,所以选择定义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基本图形,并给学生自主权,以比赛的方式来熟练定义过程的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教师定义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过程体,逐步加深对过程的理解与应用。

    最后,信息技术教学也需要给孩子的素养养成提供一块“磨刀石”,越磨越亮。

    给学生提供了灵活应用过程的创作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选择适当的难度进行挑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保护他们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认识到过程需要保存才更有实效,从内心对进一步的学习充满着期待!

@M(F{KT2@IZKGA`TFJUQVRW.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