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体卫艺在线>>体育管理>>正文

铜山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防近措施

发表日期:2015/3/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卢昌福 有760位读者读过

铜山小学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防近措施

为贯彻《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努力实现学生近视眼防控的各项工作目标,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学生视力健康问题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予以统筹安排,动员和引导全体教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要从学生身体健康和终身发展的高度认识近视眼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了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夏翠莲

副组长:郑宜军 周冠军

组  员:秦祥东   周兴全    卢昌福  各年级组长

在体卫艺站办公,由卢昌福同志任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开展近视眼防控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原则。把近视眼防控(以下简称“防近”)的重点放在预防工作上,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近视眼的发生,降低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

2.坚持综合防控原则。针对导致近视眼发生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改善教学卫生条件,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落实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3.坚持常抓不懈原则。把“防近”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按照不同年龄、学段要求,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坚持常抓不懈,促进“防近”工作经常化、制度化。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和家长、社区的作用,建立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家长、社区联动的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学生“防近”工作的合力。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防近”工作

1.从2015年起,学生近视眼防控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内容,并纳入学校考评、教师管理和学校评先活动管理。

2.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健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各学校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

3.实行学生视力防控工作情况检查通报制度,每学期通报一次学生视力监测情况。

4.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以此形成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人人重视,齐抓共管的“防近”工作机制。

5.制定科学规范的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课程计划,安排每周课程和作息时间。依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按照静动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安排每天课程与活动。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

6.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到不拖堂。  7.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8.根据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可调整一次学生座位。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整其课桌椅高度。

9.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认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切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

(二)切实抓好日常管理工作,把视力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1.学校要在视防的专业技术指导下,在每个班级张贴《视力表》,划定5米自测线。

2.班级实行学生视保员制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每班不少于2人,具体负责对眼保健操、课间远眺、读写姿势、课间活动等情况进行过程性管理督促,逐步实现班级视力保护工作学生自主管理。

3.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视力健康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学生应主动控制和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班主任还要统筹各学科课外作业量。

4.各学校要积极配合视防做好培训、宣传教育、学生视力监测等工作,接受视防的专业性技术指导。并引导家长和学生接受更加生动、全面、科学的视力健康教育。

(三)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各学校要开展“保护视力、光明未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要上好一节视力健康教育课,召开一次家长通气会,每个学生自办一期保护视力小报并组织评比。

2.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

3.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4.各小学要在每年秋季开学时,针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三个一”(即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书桌一拳)的训练,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5.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用眼卫生习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书写字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和行为。课间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

6.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知识和方法,指导和督促家长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视力保护的学习环境、控制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看书、写字、看电视、用计算机时间达45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时间)、及时纠正不良的用眼卫生习惯、视力下降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7.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

(四)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视觉环境

1.保证教室内所有学生合理的用眼距离,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米。

2.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提供与学生身高相符合的课桌椅,每间教室内应预置1-3种不同型号的课桌椅(有条件的学校应配置2种以上型号的课桌椅),或配备可调试课桌椅。

3.教室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新建教室采光玻地比应达到1:4)。

5.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且灯管应垂直于黑板;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黑板照明应另设2盏横向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分布均匀,照度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要求。自然采光不足时应及时辅以人工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