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小学2014——2015第二学期狮子舞训练计划
发表日期:2015/3/6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卢昌福 有815位读者读过
铜山小学2014——2015第二学期狮子舞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国舞狮子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仅仅有文字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在唐朝时期(公元618——公元907)狮子舞就已被引入宫中,成为“燕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表演的时候,140个人组成的合唱队高唱“太平乐”,以衬托气氛。当时宏大的规模可见一斑。我校舞狮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学生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狮子舞兴趣小组更是学生乐于参与的一个社团,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狮子舞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
二、活动目标
要针对广大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设计、改造社团文化形式。努力
使社团文化形式深入持久地在校园中生存传承下去。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艺术节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学生成立舞狮表演队参与编排舞
狮节目。要对舞狮乡土文化项目的现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推陈出新。努力使这项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谐并进。
三、活动任务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狮子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2、以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通过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和技巧训练,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提高对正确姿态的控制能力,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
3、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性的反复感受,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初步培养动作表现力,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4、提高对狮子舞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
四、活动时间
每周社团活动时间
五、训练方案
第一阶段:舞狮基本功内容
舞狮运动时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狮尾双人配合,在行进动态和静造型变化中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与舞狮技巧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顽皮流行性等习性。
第二阶段:舞狮的动作技能内容
形态动作要完美无缺,神态演示丰富、逼真,如:喜、怒、醉、醒、动、静、惊、疑、寻、盼等不少于10种步型、步法,如:马步、弓步、虚步、麒麟步、跪步、独立步、跳步、大小两移步、抢步、碎步、蟠龙步等。舞狮动作、音乐伴奏要紧密配合,自然合拍,声调要突出轻、重、缓、急和谐一致,风格独特,较好地烘托舞狮气氛。舞狮动作A级难度动作:①走跑直线;②走跑曲线;③跑顺逆圆场;④跑8字;⑤合拍;⑥侧滚;⑦三拜;⑧平地上肩;⑨平地上腿;⑩连环飞跃(不勉强这个)。B级难度动作:①双狮互滚背;②互跃狮头、狮尾;③互戏狮尾;④连环飞跃过障碍;⑤平地侧头飞滚;⑥平地坐头。C级难度动作:①双狮坐肩交搭前爪转体三周。(B级动作和C级动作不做特别要求,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学与不学)
六、舞狮活动的几点要求
1、认真参与学校舞狮培训活动,主动承担相应的活动任务
2、根据指导老师或者师兄教练指导选择适当的舞狮培训材料(比如光碟)。
3、按照计划要求完成对学生的要求与练习。
4、每星期至少开展一节舞狮训练。
5、每学年至少在本校舞狮公演一次。
七、参训人员
4-6年级每班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