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心理咨询>>正文

离异家庭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报告(二)

发表日期:2015/11/1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周小云 有1327位读者读过

过程分析

准备活动:本团体是一个以离异家庭儿童为成员的团体,我用了班主任推荐的方式,全校被推荐的人数很多,我考虑到各年级孩子们的年龄悬殊很多,低年级的孩子又不太会

 

描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经过筛选,确定了五六两个年级的8个孩子。考虑到团体的初建,也为了避免孩子们们不了解情况不愿意来,我亲自去各个班级通知了这些学生,并把他们带到了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的空间较小,柜子的摆放影响了活动的开展,互不认识的孩子们一起动手把柜子搬到了角落里。孩子们还去大会议室搬来了活动的椅子。团体活动还未真正开始,团体中互相配合、齐心协力的氛围已经很浓了,作为辅导者的我感到很欣喜。

第一次活动:准备活动结束后,第一次活动开始了,我和孩子围成了一个九个人的大圆,我问孩子们对来心理咨询室看法,是不是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只有心理有疾病的才来这里,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有人没有表态很茫然。我告诉他们人人都有烦恼,这个学校的学生可以适时的在这里来找我倾诉烦恼,探讨解决烦恼的办法。听了这些,他们释然了些。因为我怕他们对心理辅导有所顾虑,怕他们班级里的同学对他们产生误会导致他们受伤害。然后我向他们交代了此次组团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他们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一起分享家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关心、启发、激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积极看待生活带给我们的磨难,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使我们更好的成长。听到“离异”这个词语,孩子们轻松的表情一下子沉重起来。作为辅导者的我心理像被针刺了一样,很痛。这些平时看起来与他人无异的孩子们心里一定埋藏着着很多家庭给他们带来的不为人知的伤痛吧。我让大家给团体取个名字,孩子们各个献计献策,有个女孩说“风雨中被摧残的花朵”,我觉得这孩子在父母离异的风雨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她渴望被呵护被关爱。一个男孩说“互爱”,我让他说说理由,他说:“来到这里的同学,不是缺少父爱就是缺少母爱,我们在一起就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爱,弥补我们缺少的爱。”虽然最后没被采纳,但他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说出了对这个团体的期待,多好啊。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协商下,团体的名字别定为“风雨中花开有声”,意思是希望通过这次团体活动,让孩子们经历风雨后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积极乐观活泼开朗、花开有声。我要求大家讨论团体契约,最后总结出三条:1.每次活动要按时到,不缺席。2.每个人说的话要真实,不说假话。3.在团体里说的话不能告诉其他人。然后让大家纷纷签上自己的名字。契约写好了,我对后面孩子们彼此开放的程度还是不确定,我不知道他们能否做到彼此高度信任。后面我们又进行了 “大风吹”热身活动、“滚雪球”连环介绍活动。孩子们进行“大风吹”的活动时既紧张又快乐,彼此之间的陌生气氛一下子荡然无存,活动过后,纷纷表述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还说这个活动还训练了大家的反应能力。在进行了一轮自我介绍之后,我们进行了滚雪球介绍,第一人介绍:我是坐在来自哪个班的某某某右边的某某某,第二人再前面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介绍,先来的孩子完成的很轻松,后面的说的越来越艰难,说错了要表演节目,有个孩子错了三次,他又是唱歌又是背诗又是说笑话,把大家逗得很开心,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勉勉强强通过了。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直呼我的名字,而不说某某老师,让大家感受到辅导者与他们是平等的,从而信任我,成员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活动过后,大家说了感受。有的说:“后面的同学说的多,所以难。”有的说:“因为不太注意听,所以有的同学的班级和姓名被忘记了。”我趁机提出了团体活动的要求:以后团体活动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第一次活动结束了,成员之间经历了相识的阶段,团体初步形成温暖信任气氛。

第二次活动:我准时来到活动场地,发现已有两个孩子早早守候在那里,我的内心欣喜,看来第一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他们还愿意来,并且这两个孩子很注意遵守契约,我内心对他们表示赞赏。后面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孩子,有的准时到了,有的迟到了一两分钟,有的迟到了三四分钟。如果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我会轻轻对迟到的孩子批评几句,但我现在是心理咨询老师,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询问迟到的原因,有的说被任课老师找去了,有的说忘记了具体时间,我又重申了契约中关于遵守时间的那一条,并且表扬了能守时的孩子。热身活动开始,我让孩子们互相按按肩,捶捶背,大家都表示身体很舒服,有个孩子说当他替别人按肩捶背时特别希望自己能做的恰到好处,当别人替自己做时,有什么不舒服他忍着不说,他不希望别人因为自己的挑剔而受委屈。我的内心既高兴又难过,高兴这个孩子能够很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内心,高兴这个孩子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难过这个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把自己培养的如此卑微。接着我又安排大家彼此边叫名字边说你好边握手,开始阶段男女生之间还有些不好意思,在我的点播下很快进入状态。活动过后,孩子们的感受谈的很具体:我们的认识更深入了,彼此的印象更深了,友谊增加了。有个孩子还谈到过程中有人因叫不上别人的名字,其他人热心的帮忙,使她感受到这个集体很温暖。下面的活动叫“我的小秘密”,我让孩子们围成一圈趴在别人的背上在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小秘密,不署名。大家围成一团,因为个子高矮不一,有的弓背,有的半蹲,彼此配合很有默契。然后打乱后轮流抽张字条,对小秘密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多向沟通,通过交互分析,来 体验别人的内心,了解别人的个性特点。孩子们有的写了小时候上学尿裤子的秘密,有的写自己打破碗不肯承认的秘密,有三个孩子写到了父母离婚是他们的秘密。孩子们渐渐打开了自己,作为指导者,我觉得成员们逐步建立了对团体的信任,对其中成员的信任。孩子们谈了很多,特别是谈离婚的秘密时,孩子们都能体会当事人因父母离婚带给自己的痛苦。有个小秘密是这样的:“有时我会想,爸爸妈妈分手的事,不关我的事,我要把学习搞好,这才是最基本的”孩子们是这样分析的,总结如下:这个人因为父母离婚,受了很大伤害,他想借助学习来冲淡内心的痛苦。这个人一边学习,一边想着父母离婚的事。这个人希望把学习搞好,让父母知道他很坚强,没有被父母离婚的事打垮。还有个写的很简洁:父母离婚是我的秘密。孩子们这么分析:他不想被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婚。父母离婚给他造成了第一次伤害,如果别人知道了再来嘲笑他就会受第二次伤害。孩子们用谈他人的方式来谈自己,表达了父母离异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自己对外界的不信任。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互相之间的尊重、理解、接纳。活动在超时六分钟的情况下结束了。我分析了一下,学生开始不知如何谈他人的秘密,我指导的时间长了些。

第三次活动:这次活动有七个孩子准时来参加了,一个迟到了五分钟,原因是被任课老师叫去了。好几个孩子是一路小跑着来的,看的出他们内心对活动的期待和对契约的遵守。热身活动是轻柔体操,孩子一人做动作,大家来模仿,一个动作被模仿成了各式各样,大家觉得十分有趣。有个孩子的分享是:虽然是同一个动作,但每个人的观察和理解不一样,所以模仿的也不一样。

接下来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孩子的天性比较关注快乐。有的说和小伙伴一起捉螃蟹、烤鱼、烤山芋、做游戏,有的说和爸爸放风筝、堆雪人,有的说妈妈教自己学骑车。孩子们表达了和伙伴或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在说到父母时有个孩子眼睛潮湿了。我知道孩子的内心渐渐打开了。分享痛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沉默了好久,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不平静的。第一个孩子说了一句话就哭了,她说:我的父母离婚了。我观察了其他几个孩子,男生把头埋得很低,女生们的眼泪都流了出来。她具体叙述了父母离婚的原因,表达了对父亲的恨,听了她的述说,我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淌,我深深感受到家庭的变故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父母离婚的理由将使她过早的看到生活中的丑陋。我给了她一张面纸后,突然发现没有纸给其他的孩子了,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很不充分。一个孩子说她最痛苦的事是她的小伙伴把她父母离婚的事到处告诉别人,她很担心大家会因此嘲笑她没有妈妈。一个孩子说父母离婚后,她跟爸爸过,她希望爸爸加倍爱她,可是因为在外地工作爸爸把她寄养在大伯家,她感到寂寞,特别羡慕别人的幸福家庭。一个男孩说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他被判给了爸爸,如果让他现在选择,他希望跟妈妈过,因为爸爸不管他,整天只顾着赌博,经常夜不归宿。还有一个男孩说他没有什么痛苦的事,虽然父母离婚了,他不跟爸爸生活了,他觉得爸爸还是爱他,爸爸在江西打工挣钱供他读书。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了,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期待。我也了解到虽然家庭背景差不多,但孩子们的苦楚却各不相同。说没有痛苦的男孩相对来说受的伤害要轻一些。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悲伤的气氛里,我提议让大家互相拥抱或握手,互相支持和理解。一方面孩子们将长期压抑在心底的痛苦宣泄出来,产生同病相怜、忧苦共担、风雨同舟的效果,有助于提高组员面对挫折的承受力,减缓心理紧张与压力。另一方面,小组讨论中组员也有愉快情感的宣泄,每位组员通过自身或他人对愉快情感体验的回忆,往往最愉快、最美好的场景又呈现在眼前,能暂时忘却自己的苦痛,共享快乐。

第四次活动:这次活动有七个成员来参加,一人请假。请假的孩子原因是他中午的作业太多。我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业的压力可能超过了活动的吸引力,我准了他的假。热身活动是我说你做,每个孩子让自己身边的伙伴模拟一个物件,如电风扇,猩猩等,孩子们做得很开心,团体热闹气氛高涨,活动后发表了感想:我们心理想的与别人做出来的不一样,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下面活动是“我是一个……人“”假如我是一个……人“的角色互换。要求:A、组员在纸上写“我是一个……人”探讨自己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B随意交换后,另一位组员在下面接着写“假如我是一个……人”体验对方的所思所想,并提供新一行为方式。将纸片交给原先所定的组员,该组员阅读后再在纸上写上自己的体会。成员们进一步自我反省,自我分析,探索个人的态度、价值观与行为方式。通过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尝试新的行为和获得新的体验。孩子们通过互助,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增强了团体士气。通过角色互换,组员进一步自我暴露敞开心扉,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位组员直接得到来自他们的关心、帮助。

例如:学生D写,我是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由于家庭的不幸,使我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毫无信心,每天放学回家,只有我与妈两人在家,看见别人家一家三口欢笑地在一起谈天说地,就禁不住心里一阵发酸,在学校与人相处,总认为别人比我强,在别人面前也从不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也从不加入到别人热火朝天的讨论之中。

学生A写:假如我是个缺乏自信的人,我会从现在开始培养自信,不必要一定拿自身弱点与别人优点相比(尽管这很有必要),同时要看见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让自己成功,以之为动力,自信心会有的,离异家庭也不是你的错,不必太难过,性格开朗一点,主动加入别人的讨论中,他们不会拒绝你的,越是孤独就更增加孤独,你是个男人,要学会坚强和自强。

学生D的体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找寻自身的闪光点,争取成功。

第五次活动:孩子们都准时来到了活动场地。 “花儿朵朵”的热身活动让他们感到紧张刺激开心。感想也很丰富。有的说:我们的圈里多了一个人,可是谁也不愿出去,所以没围成花。有的说:我一个人没被围成花感到很孤单。有的说:为了围成花,我愿意推退出,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影响了大家。

下面我们进行了活动“爸爸(妈妈)和我”,要求用简笔画画原来的家庭图,对着画像,表达自己对父或母的思念、不满或埋怨。对着画像说说自己的心愿,合理发泄自己的情绪。再假扮父母,对自己进行安慰,并提出个人成长方面的要求。孩子们的图画很有特点,有的画着一家三口手拉手,理由是希望一家人还能在一起。有的画着三个人分的很开,理由是家人互不相爱了,有的把爸爸画的很小,理由是讨厌爸爸。对着图画,孩子们有的述说着自己对父亲或母亲的思念,有的述说着怨恨,有的表达着对父母的期望,现场悲伤的气氛令我这个指导者泪水涟涟,这些孩子的内心太苦了,他们太需要了,每个孩子说完了我都走上前去抱抱,给他们支持。在假扮父母时,有个女孩默不作声,我问她为什么,他说爸爸不爱她,一定没话跟她说。她的态度很坚持。我忽然想起第三次活动时她说过父亲不愿把她的户口本给她的事,我建议她扮父亲说说户口本的事。她艰难地说了几句:女儿啊,爸爸不愿意把户口本给你,是想你的户口永远跟爸爸在一起。虽然我们分开了,但爸爸还是爱你的。说完便泣不成声了。此时,我不知道她到底对父亲理解了多少,但我知道她对父亲的恨一定减少了不少。学生在活动中逐渐从自己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也开始试着理解父母的选择,我想总有一天他们会恢复对生活的热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第六次活动:热身活动我安排了“同舟共济”,孩子们站在一次次被折小的报纸上,开始是双脚站,然后是单脚,接着踮脚,互相搂着抱着,拉着扯着,最后的结果让他们自己很吃惊。活动感想是:团体的力量大;团体的智慧多;为了一个目标,我们的身体靠的很紧,我们的心靠的很近;只要有方法,肯努力,没有什么做不到。我说:是啊,摆在我们面前的生活,也许是困难重重,只要我们有目标、有计划,没有什么难得倒我们。接下来孩子们一起来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将现在的生活行为进行具体化,自我检查、自我鼓励。并承诺互相支持互相指正。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面对生活的独立精神,提高了生活自信心,相信他们通过以后的努力一定会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第七次活动:这是团体的最后一次活动,我安排了小小茶话会,给孩子们买了点吃的。孩子们边吃边谈在团体过程中的体会:这个团体很温暖,我们的家庭情况差不多,彼此很了解彼此的感受。这个团体很保密,我们在这里说话很放心。这个团体的活动很多,我们既感到有趣,又感到对我们的内心有帮助。接着孩子们互赠礼品,互表期望,互相祝福,团队在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了。我感觉在整个团体活动中孩子们成长了不少,他们在团体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情绪得以了合理的发泄,对父母的选择有了一定的理解,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具体的规划,以后他们的笑容将会更灿烂些。活动结束了,我对这些孩子将会继续关注,为他们的心灵健康成长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