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十二)
发表日期:2009/11/16 8:13:1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09位读者读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十二)
人人都有一个“大写的我”
来到陶然亭小学的已经两个星期了,十天里,我共听了20节课,内容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心理健健康课等。让我感受深刻的还是在宣师一附小观摩的一节心理健康课——《我是一颗闪亮的星》。
刘老师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卑带来的危害、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大声说出自己的优点、找身边同学的优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一个个体验活动中明白了树立自信的重要性,并引用了罗伯特安东尼的一句名言来告诉学生怎样树立自信心:“将自己的每一条优点都列举出来,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它们,经常看,最好能背下来。通过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优点,你将在心理上树立信心:你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与众不同的人”。最后刘老师让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片,让学生剪成一个纸环,从自己身上穿过去,学生们不敢想象一张小纸片能从自己身上穿过,此时,刘老师让他们树立信心,告诉他们,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用心,就会成功,在老师的心理暗示和指导下,孩子们最终完成了任务,活动再一次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信收获成功的快乐。课在老师自编的一首童谣中结束:“我是一颗闪亮星,常常鼓励我能行。抬头挺胸看对方,大声说话信心增。天天向上多努力,自信催我向前行”。
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心理教育,教育者应该让学生从小感受到成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好比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活动是为了增进人的身体健康意识,增强体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则是为了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人的心理锻炼,提高心理素质水平,两者在促进人的发展方面是一致的。那么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培养呢?
一、课堂上保持微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教师上课时若面带笑容,就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轻松感,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和鼓励,从而克服胆怯和紧张状态,树立自信。相反,若是板着脸,就会给学生造成紧张感和畏惧感,使学生拘束,更谈不上有什么信心。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特征。一个鼓励的眼神或微笑,能激励胆怯怕羞的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句冷嘲热讽的话语或一个轻视的眼神,能轻易地粉碎学生跃跃欲试的热情。
二、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是客观正确评价学生。在评价中了解、分析每个学生发展存在的原因,肯定其主流,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在批评、帮助、指出不足的基础上,树立学生发展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鼓励他们。对于学生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教师都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正如美国桃乐丝·诺蒂在《环境与孩子》中写的:“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师,绝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表扬,更不能用辱骂、训斥、冷落、羞辱、嘲笑等手段来对待学生。
我们班上有个非常喜欢唱歌但不太努力学习、成绩一般学生。9月份南京少儿频道到我校来拍摄“红歌大家唱”节目时,我让他担任全校领唱,而且唱的很好,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肯定,这给了他非常大的触动,我对全班同学说:“周庆同学是个聪明的孩子,许多事情都能做得好,如果在学习上用点心,成绩一定会提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他的学习状态很好,成绩也在一天天进步。而当学生有缺点时,做法要相反,就事论事,绝不能对整个人消极评价。这种引导评价特别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和人格自信的建立。实践表明,表扬鼓励像坚实的铺路石,筑就了从失败通向成功之路。因此,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发现、表扬、开发学生身上的长处,并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学生找到“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最后实现“燎原之为”。
我也曾见到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被老师认为的差生在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后终于考上了全班第二名,在他等待表扬时,教师却说:“这次怎么考得这么好,是不是抄来的” ?这句话就如一盆凉水使学生从头凉到脚,自信彻底丧失。
三、 用“暗示”增强自信
什么是暗示?暗示是一个人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人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不知不觉产生了“认同”的心理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小学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几个名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是寓成功教育于教学的典范。 我最欣赏他的一句话:“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以前教过一名男生陈某,先天智力较为低下,字也写得极差,成绩居全班倒数第一。作为教师,我对他给予了尽可能多的表扬:能按时上交作业,按时完成到校,认真打扫清洁卫生;布置班上同学写他的优点,并在班上当面念。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一学年的自我努力,他的字比刚进校时有了较大的好转,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兴趣。由此可见积极的期望能带给学生巨大的内驱力,老师对学生给予期望,能激励学生,使之增强信心。期望越诚恳热切,鼓舞的力量就越大。
让我们把自信的种子撒播在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人人都有一个“大写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