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十一)
发表日期:2009/11/13 7:56:16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206位读者读过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铜小夏翠莲在陶然亭小学挂职手记(十一)
联手架起“彩虹”桥 家校协同育新苗
走进陶然亭小学,会发现学校有两块门牌,一块是儿童教育家孙敬修题写的“陶然亭小学”的校牌,另一块是老教育家吴运铎亲笔题写的“陶然亭小学家长学校”校牌。学校自1984年在北京市率先成立了家长学校后,学校几任领导班子都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教育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确定了“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入手点,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策略。二十多年来,学校以办学策略为指导,共同携手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结合教育网络,促进未成年人成长。在共同努力下,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市、区级优秀家长学校。为了进一步了解陶小家长学校的办学情况,我去请教了分管德育的张校长。提起家长学校,张校长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了陶然亭小学家长学校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优化育人环境 成立了家长教师协会
家长教师协会作为当前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学校的协同教育工作起到了助推剂的作用。作为家长教师协会推进工作试点学校,学校站在新的起点上,从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立健全协会的各项制度入手,力争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在协会建设中做到两个到位即:组织到位和制度到位。
首先协会建立了由家长代表担任协会会长、主管校长兼任协会副会长、学校老师和家长代表及共建单位的社区领导组成的共同研究与管理的协会的领导队伍;家教专家、名校校长以及全体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协会教师队伍和积极参与家长教师协会活动,共同育人的家长队伍。
在组织机构建立的基础上,协会执委会通过征求家长教师协会代表的意见,共同研究并修定了一系列制度。归纳起来有以下九个方面:学期初沟通情况制度、定期活动制度、使用统一教材的制度、反馈制度、“双评”制度、开放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制度、“架桥沟通”制度。
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证了家长教师协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督促家长这支育人队伍积极地参与到家长教师协会活动中。
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2-3次“家长教师协会”活动.通过举办“专家讲座”、“ 教子经验交流会”、“ 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教育子女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家长教师协会”还坚持出版家教专刊一一《彩虹报》,刊登一些指导性强的小知识和学校活动信息,以利于家长学习和掌握一些法律知识、教子知识,随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情况.
“家长教师协会”还组建了由家长代表、陶然亭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等社区单位组成的学生法制教育网络,采取了分级承包管理的办法.办事处、居委会同志经常主动配合学校清理校门口的小商贩、维持胡同秩序.学生还积极参与了陶然亭街道举办的“六德陶然娃”的评选活动,在三所学校最后竞争六个“陶然娃”决赛中,学校有4名同学获得“陶然娃”的光荣称号.
二、转变育人观念 提高家长素质
家长教师协会的成立,代表着学校的家校协同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根据陶然亭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家长教师协会活动,真正落实家校携手,促进未成人成长的目标。
本着转变家长育人观念、提高家长素质的目的,在家长教师协会活动中,学校遵循了四项原则即“全员性、多样性、参与性、层次性”。
特困生家长会是协会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如何调动特困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是学校进行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经过初步实践已初见成效,在此工作上学校注意把握了三点:
1.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尊重:每次的家长学校活动,考虑到特困生家长可能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或不愿来参加活动。(有的是临时工作,担心被解雇;有的家长是残疾人怕别人看不起)于是,学校就设计出了有别于其它通知的彩色请柬,一方面让家长所在单位的领导给予支持;另一方面是让家长受到感化。
2.给予更多的赏识与鼓励:学校做到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学校专门为特困生建立了助学金制度,并对于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予大力表彰。在“赏识激励”的育人思想指导下,特困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多方面学有所长:如:陶小的史晶晶同学成为了体育特长生、并和宋权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宏志中学。
3.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援助:每到学期末,学校都召开特困生家长会,家长会上,家长教师协会向各位家长通报一学期的工作,向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家长统一颁发国家助学金。特困生家长们每次都感动不已。在今年的教师节前夕,特困生家长还送来了题为“助困育人造就希望”的锦旗。
三、家校协同细节入手,促进未成年人成长
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但不少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文明礼仪还没有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孩子们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责任不在他们自己,而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没有系统的、及时的进行培养和教育,基于上述认识,学校以“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文明礼仪小能人”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发挥学校和家庭、社区教育的合力,遵循“知 情 意 行”的认知规律,从“三贴近”的原则出发加强学生教育,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在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校:开设“礼仪知识大讲堂”----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时间,以“文明人知晓文明事”为主题,讲授礼仪知识.在礼仪知识的选择上,把握住两点: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又利于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家:建立了 “文明习惯家庭训练日”----通过《彩虹》专刊,学校将礼仪训练要求下发给家长,家长按照学校下发的常规训练内容,如:坐、立、行走的姿势;轻声漫步靠右行的习惯;行礼问好的习惯;领饭的习惯;排队的习惯等。和学生一起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行为习惯就在这演练过程中开始形成。在社区---建立“小小奥运志愿者实践考察日”:每月各年级的同学们在本年级家长协会会长(家长代表)、副会长(班主任)带领下,分别到敬老院、黑窑厂绿地、社区居委会等地点进行实践,小小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既表达了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少先队员志愿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和为奥运努力做贡献的决心,更展示了学校协同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巩固文明礼仪教育成果,激励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学校家长教师协会建立了同学们乐于接受的由家长、教师、伙伴、社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星光灿烂”礼仪小能人多元评价制度和“小能人之星”表彰制度,。
(一)“星光灿烂”礼仪小能人多元评价制度
每位学生在学期初都会得到一张“礼仪小能人”实践活动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包括:月计划设计表、月计划落实评价表和月末体会三项内容。在每月初,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计划的制定,明确每月自己在学习、礼仪、生活等三方面的努力目标,然后按计划去落实,每周末学生都会根据自己落实计划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月末在征求伙伴、家长意见,到社区找“青教主任”签字的基础上,书写一月的收获,并且再制定出新一月的努力目标。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的建立,既能记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小能人”实践活动记录表的帮助、督促下,逐步在学习、礼仪、生活等各方面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二)“小能人之星”表彰制度
每月学校对班级涌现出来的“文明礼仪”方面的小能人都进行表彰,学年末学校还在日常推选“能人之星”的基础上,评选出“校级小能人”标兵,授予“尊老之星”、“礼貌之星”、“互助之星”、“谦让之星”、“诵读之星”等“能人之星”的荣誉称号。每次受表彰的“能人之星”都荣登“星星榜”专栏,有的还被邀请到“星星电视台”去展示。
为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学校还编辑“能人之星”的专题片供全校师生观看。同学们在“小能人”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不断成长,在“小能人”评价表彰制度的鼓舞下,人人象星星一样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良好场所,是广大家长了解孩子生理、心理发展、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协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窗口。陶小的家长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今后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切实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找准突破口,从细节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努力办好本校的家长学校,为培育一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