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发表日期:2014/6/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周欣美 有1196位读者读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内容摘要】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为有用人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良好评价。本文阐述了自信心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小学生自信心应遵循的各项原则,并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赏识激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善待每一个学生的过失,是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善于发掘学生潜在优势,是牢固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需要。
【关键词】
自信心 赏识 方法 鼓励
【正文】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感到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总是犹豫不决,甚至逃避。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自信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以充分的自信心为先导。由此可知,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才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应成为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小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对自身的评价过低
自我认识是指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很多缺乏自信的学生都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一些学生自己经常做一些消极的评价,往往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甚至有的是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从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也很容易接受别人对自己不客观的过低的评价。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归根到底是由于自卑的原因。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1. 家庭因素
家庭对小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是很大的,从母亲的十月怀胎到出生一直面对的是家庭成员。家庭的养育方法、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小学生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都会对小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2. 学校因素
儿童进入学校后,影响他们自信心形成的因素就更广泛了,学校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3. 社会因素
社会对人的能力、素质及外貌等的标准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发展也会受到某些影响。一般来说,符合社会所赞许标准的人往往会比较自信,反之则自卑。对于小学生来说社会所赞许的标准一般是长得漂亮,成绩优秀,能言善辩,多才多艺等。
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1、赏识激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识是树立学生信心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表现自己对学生的赏识才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如何表现、何时表现效果最佳呢?下面几点需把握好。
(1)赏识要真诚,使学生确信是真的。
首先,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了解,准确、具体地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把学生的良苦用心和艰难努力都看在眼里,然后再热情地夸奖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会确信教师的赏识是真的,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且会对教师心存一种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充满、自信和活力。其次,要学会利用名人及他人的力量,如适当地用名人的话及其他任课教师或班集体对学生进行表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2)表达赏识应形式多样。
表达赏识的主要方法有口头表扬、赞许的眼光或微笑、恳切的鼓励、物质的奖励,手势等。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不同的方法。如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能力较弱,应多用口头表扬、手势、物品奖励等较为直接和强烈的方式表达赏识。高年级可多用目光或较含蓄的语言来鼓励。再如学生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应用口头表扬,而如果是一件相对较难的事就应用手势或物质奖励。
(3)赏识表扬要及时。
如果表扬或鼓励是在第一时间提供的就会得到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孩子的注意力转向是很快的,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没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其不断进步,从而增强自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话“这学生简直是一无是处”,“这学生调皮得受不了”。即使学生做得稍好一点也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对错误就非常重视。这样使我们错过了许多表扬学生的机会,打击了他们的自信。特级教师钱梦龙,有一次去外地上公开课时,有位同学迟到了,站在门口显得十分难堪。这时,只见钱老师十分和蔼地说:“这位同学虽然迟到了,但确实是个十分喜爱学习的好学生,你们看,他跑得头上都冒汗了。这说明他心里急,想把迟到而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个迟到的同学,原以为必挨批评,可是却意外地得到了表扬,不仅消除了尴尬,而且很快积极地投入到了听课,成了课堂上最踊跃的发言者。想想这个事例看出,对学生做错了事而又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不妨对其错忽略不计而对其表现出来的积极的一方面加以肯定和赞扬。这种做法可以满足起内心的自我肯定和要求,可以强化其改过图进的欲望。
(4)赏识表扬不能过度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再者,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我们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5)赏识赞美,是树立学生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会使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
2、善待学生的过失,是重树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小学生。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应随意地责骂和讽刺,否则会打击学生尝试和创造的勇气,变得胆小而不敢有所作为和突破,会打击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学生的自信更是重大打击。因此,对学生的过失,教师要正确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对待,多给学生鼓励和及时的引导。当然对学生的鼓励应有针对性。不能什么都鼓励,也不能什么鼓励都是平板的一句话,应该用各种方法,如肢体语言、手势和表情。比如学生的尝试确实是不恰当的,会导致比较严重后果的,这种情况下当然不能鼓励,但也不能随意责罚,而应恰当的说服和引导。对学生的过失,在鼓励的基础上,更重要地是给以多种途径的引导,耐心地解释学生的错误原因以及改正方法,注重教师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多向身边的人请教和学习,使学生在失败的基础上走向成功,在失败的挫折下重树自信。
3、善于发掘学生潜在优势,是牢固树立学生自信心的需要。
如果学生仅仅拥有得到家长、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而形成的自信,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住挑战,这种自信是不牢固的,只有真正挖掘出学生的优势和潜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才能巩固他们的自信。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身上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牢固的自信心。
发掘学生优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教师做到:
(1)平时要耐心、细致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经常和学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潜在优势。
(2)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尝试各种事物,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的潜力能够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3)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团结奋进的教室布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自强不息的教师、家长等,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励学生变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优势,树立起牢固的自信心。
5、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勇于展现自我,是人生的价值所在,是每一个自信的现代人所应有的品质。学生年幼,通过展现自己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树立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学生,大多由于胆小、害羞和缺乏自信不敢表现自己。教师就要扮演推进器的角色,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证明自己才能的大舞台。
6、建立“班长轮值制”。
对于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一直以来,那些公认能力较强,有各种特长的“优秀学生”往往占据了舞台,而那些所谓“后进生”似乎只有当观众的份儿,这样一来,能力强的学生机会也就多,能力也就越强;能力弱的学生机会似乎没有,因此他们对各种活动往往报以冷眼旁观,更缺乏自信。为改变现状,使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我班建立了“班长轮值制”。每天安排1名同学做值日班长,从早上开始上岗直到最后一个离校(下岗)。每一位值日班长都要制定好自己一天的管理目标,处理一天内班级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并且每天利用几分钟对值日一天的情况进行总结,把不足之处和长处和同学们分享。在集体中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值日班长制”的建立,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极具挑战的机会,学生在学习管理中品尝到了苦衷与乐趣,最重要的是他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增进了自信心。
信心是力量,信心是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自信心是成熟的催化剂,它将在学生成长的进程中不断发挥作用。作为现代教师,应该用爱作为甘霖去浇灌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习,在自信中健康成长!在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中,我们用爱心共同编织培养孩子自信的摇篮。期待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能在我们的努力下,茁壮成长,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