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之篮球小组对孙长权老师教研课交流发言稿
发表日期:2014/12/18 14:31:05 出处:本站 作者:卢昌福 有951位读者读过
新教师培训之篮球小组对孙长权老师教研课交流发言稿
尊敬的包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是篮球小组的发言代表许瑞,来自铜山小学。
孙老师的教学内容为篮球原地高手运球,教材出自于省编《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教学对象为水平二三年级学生,单元课次为4—2。
首先孙老师从教学目标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制定了三维目标。目标明确具体适宜,从总体上来看,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从达成效果来看我认为孙老师教学手段是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学生接触重点内容快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学习目标我认为是超额完成,这跟孙老师对教材重难点的准确定位和教学手段的科学运用分不开的。
其次孙老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突出了运球时大臂用力动作,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原地高运球的动作关键之处。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在主教材部分,孙老师运用了辅助器材小板凳,让我们大开眼界,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我们也得出小板凳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学生扶板凳运球时可以有效的控制其重心,达到降低重心的效果
2.双脚浮空坐于板凳上运球,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大臂用力下压的动作,巧妙的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当然孙老师在示范的时候如果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学生展示并能用语言提示学生动作要领,学生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原地高运球这一动作。为此也编了朗朗上口的学习口诀:左(右)手运球右(左)手护,眼睛平视较远处,弓步运球高于膝,手臂按压要有力。
孙老师教学重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突出了运球时大臂用力的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准确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精心。
再次孙老师的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他们学校的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脉络清晰;本次课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孙老师在准备部分加入了照镜子的小游戏,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既可以熟悉球性,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教材部分奠定基础,若是期间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眼睛平视前方效果可能会更好。在主教材部分中,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原地高运球3—5次,既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又让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为下面分层次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合理,
第四, 孙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上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教学方法多样,富有艺术性。孙老师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篮球基本功扎实,原地高运球姿态优美,动作规范。教师个人组织表达及课堂气氛调动非常好,富有激情,是我们新教师要认真学习的。
最后教学效果方面: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极高,运球技术掌握较为扎实,大多数同学能够认真思考,大胆创新,在教师引导下以多种方式参与学习,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运动负荷安排合理、学生心理愉悦。若是孙老师最后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上就是我们小组的交流内容,不当的地方请包老师、各位同仁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