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育红小学观后感
发表日期:2013/5/17 8:20:42 出处:本站 作者:周兴全 有1705位读者读过
无锡育红小学观后感
鲁小平
4月13日下午,无锡市育红小学迎来了来自南京铜山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两校的老师们就班主任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活动。唐云增老师在百忙之中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活动伊始,育红小学谢琴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南京客人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大致情况。接着,德育服务中心主任王敏娟老师通过PPT演示,与大家分享了育红的校园及班级文化布置,她还就“育红班主任队伍建设情况”作了专门介绍。交流会上,育红的顾敏娟、陆静芳、冯曙光、刘美萍等几位优秀班主任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各自在班级文化建设、创建优秀班集体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精彩案例。
育红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注重的是让师生热爱读书,读大量的书,同时要养成通过读书思考的好习惯,从这个意义来说,其实现在不是每一个进校园的孩子都热爱读书,也不是每一个走出校园的孩子都读了大量的书,更何况我们还有很多校园并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育红小学在“书香校园”理想追求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书香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书香学生”。培养“书香学生”,老师必须成为“书香教师”。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热爱读书,其次要读大量的书,还要能引导孩子读书。我们学校低年级的孩子很少有读书的好习惯。怎样让低年级的孩子喜欢读书呢?首先需要家长配合,家长要舍得为孩子买书。很多家长在外工作,想不到为孩子买课外书,作为孩子的老师就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强调多读书的好处。其次,让孩子懂得爱护书,知道一本书的来之不易。平时经常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比如,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看过的故事等,使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洪曙光是一位让人难忘的班主任老师。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工作。育红小学教师在“天涯论坛”有个教育帖《一名一线教师的工作心情》,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还阐述了不少教育理念和心得,得到了不少家长和年轻教师的追捧,很多学生纷纷跟帖留言提问。2006年开帖至今,访问量已超过12万人次。该帖帖主叫冯曙光,是无锡育红小学一名普通语文老师。说他普通是因为他除了“班主任能手”这个荣誉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名衔。但对育红小学很多学生来说,这个老师一点都不普通。他当了15年的老师,1999年开始写班主任日志,如今的日志的“体量”已超过200万字,正式整理成文的也已达100万字。他说:“我喜欢当老师,我的理想是一辈子做班主任。”图文并茂的日志吸引12万人次访问。
1999年,个人电脑慢慢普及起来,这也让冯曙光有了每天写作的机会,他正式开始记录“班主任日志”。“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记录自己的从教经历。”那时他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上班,他就在车上写。“去的时候1200字,回家的时候再写1200字,一天写2000多字,那时感觉很轻松。”初写日志那会儿,冯曙光的热情高涨,几乎天天一篇甚至一日数篇,仅1999年到2002年,他就记录了16万字的日志。之后,随着手机拍摄功能的加强,他改进了纯文字的记录方式,开始加入照片甚至是视频,甚至还将学生们的日记内容添加进去。“不能光我说,也要听孩子们怎么说,这才是完整的班级日志。”2006年,他在“天涯论坛”上开帖,把整理过的日志放了上去,访问量至今已超过12万人次。
冯曙光刚任教时,他班上有一个孩子接受了智商测试,结果早早被贴上“弱智儿童”的标签。很多老师都劝冯曙光别去管这个孩子了,因为“管了也是白搭”。但他还是“多管闲事了”。一次他要求学生用“我最气愤的一件事”为题写作文,其余孩子写的都是“老三样”,但这个孩子使用了当年的一个国际事件作为开篇来阐述,让冯曙光吃惊了。“那一刻,我就认为这个孩子可能不是非常聪明,但他一样很棒。”那篇作文全班孩子的得分多在70分上下,只有这个孩子拿到了120分,这个鼓励的影响是深远的。“你足够尊重你的学生,他们就会给你惊喜,每个孩子都能变得很优秀。”这个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弱智”的孩子,如今是一家生意挺不错的汽修厂的老板,最近还特意开车来请冯曙光吃饭,因为“冯老师是我最尊敬也最喜欢的老师”。
他对学生有着一颗包容的心。 “天涯论坛”上,不仅学生都是冯曙光的粉丝,甚至还包括学生家长。他从1996年任教至今,从没找一个学生家长到学校谈话,也从没在和家长沟通时“打小报告”。他认为,孩子的问题只需要“内部解决”。更重要的是,如果过分依赖使用家长的权威,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不能被完全开发。“没有人是不犯错的,更何况是孩子,对他们包容一些。让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作用。找家长谈话,除了让孩子害怕,什么也得不到。”
他善于与家长融洽地沟通。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很喜欢在网上和他沟通。对他首次接触的家长,他都会发一张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电话号码和QQ号。他说,他的这两个号码是永远不变的,这样学生或家长就能随时联系他。目前,他开始酝酿将“天涯论坛”上的帖子更好地归类,方便有需要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阅读。
抓好班级管理,培养爱护公物的习惯。学生只有在和谐、整洁、完整的环境中,才会安心地、认真地学习。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放在重要位置。并且要长抓不懈,持之以恒。冯曙光老师是这样做的: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要想学生真正去爱护公物,单靠教师强迫命令是不行的。空洞的说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找准一切机会,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爱护公物;破坏公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当讲授思品课《爱护公物》时,冯老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小事情往往可以反映出大问题来,我们应该从爱护公物这样的小事情做起,只有这样长大后才能干成大事。同时从细处着手,具体指导学生怎样爱护公物。如:如何扫地才可以延长扫把的时间,如何拖地才可以使拖把不掉布条,如何保护新课桌……从我做起,培养良好习惯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建立在另一个行为的基础上的。因此,冯老师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们要爱护公物,方法上指导他们要爱护公物外,还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教他们爱护自己的东西。试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东西都想不到去保护,哪还会想到爱护公物呢?首先,他把他所有的东西都保存完好,把教科书都包起来。同时,每面开学学生发到新书后都举行一次包书比赛。看谁的书包的最好,评出若干名优秀奖给与一定奖励。而且,这比赛要坚持半个学期。期中抽测过后,再举行一次“书皮比赛”看谁的书保存得最好,封面最整洁,和包书比赛综合,评出爱书标兵。到学期结束时,再进行书包和学习用品的检查。因为这活动时间长,贯穿一个学期的始终,所以不但使每一位学生知道了要爱护自己的东西,而且无形中叶使每一位学生养成了爱惜自己东西的习惯,由此引申到爱护一切财物,包括公物。 “包干到人”,定期检查验收。平时,除了在思想上教育,方法上指导外,主要是在行为上进行规范,采用了“包干到人”政策,并且成立了监督机构,定期进行检查。他先清点了班里所有的公物,然后再把这些公物分配给个人保管,如果有损坏,我就找负责的同学,由其负责赔偿或修复。如:玻璃一人两块;课桌椅自己保管自己的;扫把包给值日生;直尺、粉擦包给数学课代表……其中玻璃、桌椅还需常擦,生活委员和劳动委员每天要检查。冯老师在思想上进行教育,方法上进行指导,行为上进行规范,终于从本质上培养了学生爱护公物的习惯。同时也为培养合格的公民打好了基础。
无锡市育红小学一面面极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墙,是公益校区典雅特色的再次体现,也是校区多年来一直孜孜追求的校园资源最优化的又一举措。
育红小学将校区的小古文研究、书香校园、荣氏人文探究、数独学科社团等多项校园特色活动进行了整合,充分用好校园的宣传阵地,让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你看,这儿展示的是孩子们巧手绘制的“好书推荐”、“荣氏人文伴成长”等活动的精彩小报;那儿展示的是孩子们用心创作的小古文,制作的小书签……特别是四年级三楼的数独天地,不但有半年来学生们的学习成果,还设有一方鼓励他们挑战自我、启迪智慧的小天地。课余时间,一个个小小数学爱好者,可以来到“智勇比拼”专栏向“数独”难题挑战,用自己的智慧谱写新的战绩。典雅的公益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如春雨润物般的培育着一个个闪耀着熠熠才华的育红化新学子。参观了许多教室的布置,颇有感触。班级文化布置要以人为本。在班级文化布置活动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班级文化布置要实用美观。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不及文化布置要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还要注意义理与童趣结合,凸显班队活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