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
发表日期:2007/11/15 11:02:3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38位读者读过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开展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不融洽等,班集体中难免会有同学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那么,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那么,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可见,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1、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都歌颂着一些具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特征的人和行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适当的利用这些事迹,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暗示:如学习《小河与青草》,知道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学习《蜜蜂引路》,学会仔细观察,谦虚好学;学习《蜗牛的奖杯》,懂得在荣誉面前不能骄傲自满;学习《闪光的金子》,懂得要为他人着想的高尚情操等等,这样会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3、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三)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学生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攻击、退缩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孩子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