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小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表日期:2009/2/9 10:55:41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54位读者读过
用创新引领发展 让和谐充盈校园
——铜山小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发展才是硬件道理”。学校发展归根结蒂是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学生的发展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有素养、能思辨、会创造、善学习”的新人。这种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发展的原动力在创新。创新而不冒进,指的是尊重原有基础、遵循发展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改进、变革,从而实现进步与超越。
只有发展才有和谐,只有和谐地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一、工作思路:本学期工作继续以党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乘举国上下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喜迎建国六十周岁的东风,鼓足勇气、坚定信心、着力创新,构建活力校园;紧随市局“课程改革实验”及“学校科技特色发展研究”的步伐,融入“友善用脑”、“体验德育”的理念,构建特色校园。围绕区教育局09年度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培育新人为根本,以提优质量为核心,以百姓满意为宗旨,追求学校教育的全面优质。
二、工作目标:
1、围绕科技文化完善制度建设,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追求学校管理的精细化;
2、校本教研活动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得到改进,力求实用有效,课堂充满生机;
3、科技教育在各学科有效渗透,种养殖活动蓬勃开展,学校的科教氛围更加浓厚;
4、完成塑胶运动场的建设及池塘的改造,建设好少科院的小气象站;
5、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班队文化有特色,争创“江苏省红旗大队”。
6、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毕业班抽测力争进入全区前列,确保前12名。
三、工作要点:
一、深入开展“班级建设年”活动,构建班级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的基本特点是变革、进步和超越。班级是构结学校的基本单元,班级有活力学校就有生机。班级的活力来自于管理、活动、环境布置等的创新,班主任及课任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学生“自理自育”的原则,围绕种养殖活动,强化“班花”建设,促进班级品质的形成,构建学校班级“一班一品”的格局。
1、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与“友善用脑”提出的“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一脉相承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班主任和教师要根据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成长的关键在于他学习与生活是否积极、健康、有趣。这需喜闻乐见的活动作保证。学生的发展是独特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差异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为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班级教育活动的有效,就在于活动内容与形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设计与组织,活动结果的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这是我们在开展“班花”建设中,始终不能忘却的事。
2、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创造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学生要有创造的欲望。它来自于氛围的营造,教师要允许、鼓励、奖赏学生各种尝试与改进。学生要有创造的才干。才干来自于学习与实践,教师要结合种养殖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引导重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让学生明白阅读是求解种养殖实践活动中生发出的问题的途径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种养殖日记,将自己看到的、学到的、做到的、想到的真实地记录下来,让种养殖日记成为学生的心灵之窗与科学探究智慧成长的心迹。学生要学会合作。只有合作才会有经验的分享、智慧的碰撞,才会有同学情、集体观,才会有超越的期盼、坚守的可能。“班花”是班级的象征,只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呵护,才能盛开得娇人。
3、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最棒的。提出这个观点就是期望改变我们的评价观,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搭建多种展示平台,促进学生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帮助实现个人价值。继续抓好少先队队角的建设,重点开辟能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多样化窗口。教室一公尺磁砖墙可变成多个板块,让学生自由展示。德育室要改革“三好学生”等学生荣誉称号的评比方法,从称号名称、评比周期、评比人数上作一些尝试,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被表彰的可能。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为市教研室特色课改实验基地,区“友善用脑”实验学校。这两项实验的根本目的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引领师生突破课堂、课本的禁锢,为学生打开多个求知的窗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接受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部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1、落实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于08年秋制定了《铜山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基本要求》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半年实施下来,总有差强人意之感,因此本学期将在“实”字上下功夫。
1构建四个学习共同体。一是根据学校发展的阶段性工作中心,利用全体教师会,开辟“教师讲坛”实现学校所有成员的有效链接;二是以教师所任学科及年级组为单位,几位教师在课余时间对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或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三是教师根据学科特长及其教学专长组合在一起,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等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四是同一课题组,通过课题研究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
2落实四项责任制。一是“教师讲坛”的校长负责制,校长确定学期教师讲坛的演讲主题,本学期为:科技特色课程、“班花”主题文化、教师专业发展。教科室采用“自主申报,择优选讲”的方式确定演讲人和演讲内容。二是“每组一课”教研组长负责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组织实施与考核办法”中量的要求,期初由教研组长排定教师的公开课时间,集体备课的内容报教导处备案,无特殊情况,原则上按时进行活动,由组长负责点名、记录、考核。三是区级教师教学竞赛教导处负责制。无论是教师参加区级赛课活动还是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教导处均要组织校内的选拔,对出线的课例组织研讨小组进行打磨,力争获区二等奖以上奖次。四是课题研究干事负责制。除学校大课题由教科室负责外,每位干事要自定课题并组成课题组进行深入研究,并参加教科室组织的每月一次的“教师论坛”。
3抓实四项考核。一是教师“五认真”月查。教导处每月组织人员对教师的“五认真”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在教师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人员要对被检查的若干名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小结,写出书面报告报教导处,教导处汇总全校情况写出通报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二是教师听课、教师讲坛进行出勤考核。本学期起,教师会按年级段分区域坐,由年段主任点名,教师听课由学科教研组长点名。考勤结果作为“月绩效考核”及“校本教研考核”的依据。三是实行日常教学质量检测。教导处要发挥教导干事、教研组长的作用,不定期对某一学科进行质量检测并作质量分析;六年级实施月考。四是考核教师“教学随想”的质和量。此项工作由教育技术室对全体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并统计教师校园网上发表的文章的数量;教科室联合教育技术室依据教师的博文,评比铜小“优秀博客”,具体评比办法由教育技术室制订。
2、做好两项实验研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我校为市教研室“小学课程改革基地学校”,重点研究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和基础的,旨在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我校还是《南京市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特色发展”是我们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发展的资源建设。
1深入开展种养殖活动的研究。种养殖活动是学生一项具有科技色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全体教师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确定活动内容,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网络学习;要将其与科技教育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班花建设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此项研究由德育室牵头,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积累素材,及时总结经验。
2扎实开展《铜小科技》的使用与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研究。校本教材不等于校本课程,它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教材立足于农村、本校、当前,承担着对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引作用,带领学生运用当地、本校的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素养。为此,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不断地修订。在上学期进行案例评比的基础上,本学期继续进行,教科室与科技室要从教师的优秀案例上得到启发,产生灵感,形成经验,利用暑期修订《铜小科技》。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是体现学校特色的必要手段,反映的是“全程”与“全面”地实施。为强化教师的科技意识,增强科教的成效,本学期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案例征集活动。具体由教科室负责。
3抓好个人课题建立及研究成果的总结工作。所有教师均要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这是教育局的要求,而青年教师有个人课题则是教育局的硬性规定。参与课题研究也是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途径。教科室要帮助和督促青年教师建立个人课题并建立课题档案,进行跟踪指导。结合每月一次的“教师论坛”,组织课题研究的经验交流;利用《铜小教科研简讯》与校园网络平台介绍教师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结合校本教研的考核,强化教师科研的评价与考核。
三、继续加强科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科技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08年,我们的科技教育高歌猛进,硕果累累;09年的任务是创建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发展科教特色需要教科研的保驾护航,更需要扎实而有效的科技活动来支撑。
1、加大科教基地建设的力度,提供科技教育物质保障。1结合池塘改造工程,力争重建新建三个教科基地。它们是肉鸽养殖研究所、阳光花房、观赏鱼养殖池。2争取区关工委、气象局的支持建设学校气象站。少科院要在二月份前拿出建设方案,方案包括建设意图、设备清单、管理机构、活动设想等方面。力争让科学可行的方案打动相关部门,让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建设基地。3整修生态林,补种补栽中草药与百花园的花草。4建设科技长廊。
2、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科技素养。科技室要结合时令性节日活动,组织开展系列科普宣传、科技实践活动。学生活动的参与面要达到100%。重点抓好主题金点子、小发明的征集活动与六年级科技毕业典礼、科技暑假作业的设计等工作。配合德育室抓好学生的种养殖活动,重点指导学生开展种养殖中的小研究性活动,抓出典型、示范推广、带动一批。少科院的活动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策略,在保持种养殖小研究活动的领先势头下,立足“三农”开辟气象研究的新领域,向支持我们建设小气象站的相关部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继续做好与区内大专院校大学生“大手拉小手”的科技活动。
3、加强科技教育的科研工作,提高辅导教师的科技素养。本学期重点抓好校本教材的使用与改编、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研究,开展案例征集与评比活动。收集学生的优秀科技发明作品及优秀种养殖研究小论文,着手出版“小小科学家”续集。学期结束前,召开优秀科技辅导员会议,交流科技教育经验,布置暑期科技教育工作。
四、持续开展阳光活动,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1、开展“我和我的学生”的教师征文活动。本活动的目的是提倡一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分享教育成功经验,强化教育人生的快乐体验,充实教师的育人智慧。活动由德育室牵头组织,教科室,工会积极配合,活动时间为一学期。全体教师要利用寒假写出征文,新学期开学交工会办,由工会办组织评比,德育室择优每周选登1-2篇在学校网站上。
2举办学生的系列阳光活动。1改革学校运动会,增加群体性的竞赛项目,考虑师生同场竞技的可能性。2改变“大课间”的活动内容,体现学校的“小排球”特色,增强学生的运动量。体育组要在期中前自编几套“排球操”,力争期中后取代“广播操”;增加跳长绳的活动项目。3少先队精心组织“六·一”庆祝活动,力求让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4扎实开展种养殖活动;5聘请校外人员指导小狮子舞的训练。
3、强化安全卫生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1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的作用,杜绝学生校外参与不健康的活动。学校关工委要加强与社区关工委的联系,通过他们关注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与校外活动,经常性地对网吧、游戏厅进行义务监督;尽可能地争取社区文化娱乐场所假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处可玩,有事可做。2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要定时开放,为学生服务,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家长学校要适当邀请心理教师为家长开设讲座。3安保办要着力抓好食品安全和学生的交通安全。适时印制“告家长书”提醒和指导家长共同做好安全工作;配合街道做好“公车公营”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卫生检查并作好记录,作为学校团体考核的依据;强化学生排队就餐、进场、放学的工作。每月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凡发现一次教师不组织学生排队离开教室的现象扣发相关教师当月全额安全奖。因未按要求组织学生排队而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责任教师赔偿全额医疗费。4积极争取街道征收老车站改建成“村通巴士”停车场,彻底改变放学时校门口拥堵的现象;值日领导要按时到岗做好值日工作,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