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与个人成长
发表日期:2011/5/11 15:24:4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81位读者读过
“通心”,是许金声教授独创的心理学概念,它既是许教授倡导的“全人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他最擅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心”这一概念,完全是从实践中来的。我读过许教授的几乎全部著述,也全程参加了他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心灵成长工作坊。令我感受至深的是,许教授在工作坊上,贯穿了“通心”这一理念和方法,其效果十分明显。还没有见到用“通心”解决不了的问题。但许教授以及他的全人心理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帮助学员解决直接的心理问题,最终是要促进他们心灵上的成长。
在《通心》这本书中,许教授就是通过“通心”这一概念深刻地阐明了人的人际交往与成长之间的关系。他是在“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这一更大的理论背景下展开关于“通心”的论述的。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一种是独处,一种是交往。在独处中,充实性独处是最好的状态。在交往中,通心是最好的状态。
成长的目的是我们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是要走向终极关怀,也只有这一成长过程才能使人不断产生自我实现的体验,而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使我们的人生道路始终不偏离与这一成长过程,并一直保持充足的能量呢?
那就是“通心”!只有“通心”才能使我们保持与他人、与社会、与大自然的联结, “终极关怀”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始终把握自我的价值取向,保证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也只有“通心”,才能使我们能够经常处于“充实性独处”和“通心式交往”的生存状态,从而把潜在的心理能量激发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理解了许教授的“通心”,才能真正理解并走向他所说的真正的“成长”!许教授的“通心”概念分狭义和广义,它超越了一般心理学意义上的“共情”,也包涵了美学意义上的“移情”,具有终极关怀的意旨。许教授在这本书中还叙述了不少他自己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与当事人通心的实例,以及他在旅游中与大自然“通心”、与古人“通心”的实例。在书中,我对他讲述的与利马窦的通心印象尤其深,从他“通心”的过程,可以强烈地感受“通心”与“终极关怀”的关系。终极关怀是我们走向“大我”的必经之途。成长的“大我”取向也是许教授独到的观点之一,他超越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出“大我实现需要”的概念,直指人生宇宙的终极关怀。可以说,没有“通心”,就不能唤醒“大我”,没有“通心”,也就无法充分地实现我们自己,走向“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