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心理咨询>>学习心理一点通>>正文

小学生学习心理

发表日期:2012/5/21 19:47:4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66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学习心理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分析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集中的持续时间愈长,注意的稳定性愈高。

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指向于同一个不变的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活动的总方向保持不变。例如,学生做作业时,看参考书、写字、演算等,这些活动都服从于完成作业这一总任务,仍表现为注意的稳定性。

有人对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稳定性做研究,发现7~10岁儿童可维持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儿童可维持30分钟。小学的一堂课中常包含着多种活动,因此只要教师把教学组织好,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在45分钟内,能够较好地保持注意的稳定而不出现疲倦的现象。

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的保持不变,而常常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称做注意的起伏。例如我们在一定的距离听一只表的声音,表的声音是均匀的,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却是时强对弱,这是注意的起伏造成的。

如图所示,当要求被试全神贯注地持续观看时,便会发现该图中的小方块时而向前凸出,时而又向内凹进。这种看到图形反复变动的现象就是典型的注意起伏现象。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受神经活动本身特点影响的正常心理现象。一般说来,1—5秒内的注意起伏,不影响完成复杂而有趣的活动。但研究也证明,经过15—20分钟的注意起伏,将导致注意不由自主地离开客体。根据这一特点,要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教师上课时,每隔10—15分钟应使学生转换活动方式,把一些实际动作夹杂在学生的听知觉和视知觉的活动中。

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即我们所说的分心。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上,如果有同学的文具盒掉到地上,有些同学回头看一下,能够很快回到课堂上来,而有些同学却会半天回不神经来,一直盯着看,直到别人捡起来,他还在看。后者就是注意易分散。要搞好工作和学习必须有集中而稳定的注意力,必须与分心做斗争。为此,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养成专心致志学习的良好习惯,从小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稳定性在小学生中也具有性别差异,女生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2、注意的稳定性对学习的意义

注意的稳定性是从事学习活动所必需的。当小学生上课或做作业时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就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提高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3、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一般来说,注意对象的内容丰富、复杂多变,注意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着,注意就较稳定和持久。而内容贫乏、单调而静止的对象,就不易稳定注意。例如,只看一个静止的字,难以维持注意;看内容丰富多变的小说,注意就能长时间保持。

②活动的组织安排。活动多样化,并且不同的活动交替进行,以及不断出现新内容,提出新问题,可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的稳定。如看地图,如果只看一个点就不能持久,如果沿河流或铁路线所经城市不断前进,就能较持久地稳定注意。要使注意持久,就不能只是单纯地看或听,要动动手,实际操作一番。即把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③人自身的特点。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的人,就能与干扰作斗争,保持稳定的注意。一个人处于头痛、失眠或过度疲劳等不正常状态时,就不易保持长久而稳定的注意。

④人对事物的积极态度,对目的任务的明确认识,对活动意义的深刻理解,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心,也是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4、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①精心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要丰富,复杂多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形式应避免单纯的看或听,上课时,每隔10~15分钟应使学生转换活动方式,把一些实际动作夹杂在学生的听知觉和视知觉的活动中。

③明确学习任务,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