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小学小狮子舞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发表日期:2010/3/2 9:19:2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321位读者读过
铜山小学小狮子舞校本课程活动方案
一、课程设置的背景:
狮子舞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是民间的体育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人认为,狮子是吉祥的灵兽,而舞狮最初是为了驱鬼避邪,流传到现在,已经成为练武健身,热闹吉利的娱乐活动了。
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为狮子舞具有特殊的美感和别样的魅力。狮子舞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体育舞蹈活动,即对狮子动作神态的艺术创作。借助一定的器材运用站、翻、跳、摆,挠、抢、抖、滚、甩、扑、吼等不同动作组合做出充满狮子意趣的体育艺术舞蹈的活动。它是一种能力、一种结构、一种合作、一种信任、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一种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它以表现孩子的真实情感为依据,以陶冶丰富的想像力、天真的创造力和朴实的审美素质为目标。
为继承与发扬当地的民间传统文化,为丰富和发展我校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特开展小狮子舞校本特色课程。
二、课程设置的意义:
1、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理应为学生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因此,教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创造丰富的校本特色活动,发展符合学校自身的校本文化特色。不断丰富学校的教育内涵,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因地制宜尝试开展铜山地区独有的小狮子舞活动的研究。
2、乡土文化的传承
铜山曹村高台狮子舞历史悠久。根据曹村曹家家谱记载,南宋年间铜山一带即有舞狮的习俗,这种文化已延续九百多年。直到今天,铜山曹村狮子舞已成为江宁优秀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我们铜山曹村高台狮子舞(成人)多次参加省市的演出、赛事活动。2007年,铜山曹村高台狮子舞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本地人对舞狮情有独钟,只要说到舞狮的门道,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我们当地政府为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克服狮子队表演人员年龄老化、流动性强、组织集中难、队伍难以为继的境地,禄口街道和江宁区文化部门在狮子舞流传地——我们的家乡学校,铜山小学中培养了一批批舞狮队员,并定期活动、拨付培训经费,使高台狮子舞这一民间舞蹈得以传承下来。现在每逢年节,小舞狮队就会走村串户表演,烘托节日气氛,为当地群众所乐道,狮子舞成为当地群众最喜爱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
3、儿童学习的天性
我们认为儿童教育关键在于通过教育者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去调动、激发、引导孩子的学习天性,促进学生整体协同发展。小狮子舞活动,是以小狮子的各种动作以及神态为蓝本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由于小狮子神态可掬,调皮可爱,表演形式多样、易于练习,少年儿童十分喜爱此项活动,再者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是学生进行体育舞蹈艺术学习创造,渗透多种领域教育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选择开展小狮子舞活动研究是顺应儿童学习和创造天性的。
4、教育多样的延伸
舞狮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渊源于民间的体育舞蹈活动,具有特殊的审美情趣和魅力,能充分表现当地独特民俗文化风貌,也是我们铜山小学本土体育舞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我们认为小狮子舞活动注重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互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具有情感形式的创造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技艺知识的传授,它是一种能力、一种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
开展小狮子舞活动的出发点,就是要根据儿童成长的特点,注意以培养儿童对小狮子舞的爱好兴趣为基础。以表现儿童的真实情感为依据,以陶冶丰富的想象力、天真的创造力和朴实的审美素质。在课程设计上,就是要根据上述要求,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亲自感受,多启迪他们自身的想象,使被动的灌输性的技能学习,变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和感受,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延伸,做到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服务。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舞狮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孩子对小狮子舞的兴趣、认同与归属感,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开发潜能,愉悦身心,促进孩子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建设一支具有小狮子舞特色文化素养的辅导老师队伍,能实施课程又能开发课程,促进我校小狮子舞文化的发展。
3、进行小狮子舞教育教学的开发与研究,使小狮子舞文化逐渐成为学校校本特色,推动我校文化建设,提升我校的办学品味与竞争力。
四、活动内容设置:
本课程分成两个主要板块:共同课程、特色课程。
共同课程:将舞狮活动融入体育课程体系,从三、四年级开始每学期设置一个单元四课时的教学,五、六年级每学期设置一个单元五课时的教学,分别安排在体育特色传统课程教学之中。
特色课程:组建舞狮活动小组(小社团)为特色提高教学。
共同课程具体安排:
1、 三年级舞狮教学内容
单元具体安排 |
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课 《走》 |
1、欣赏小狮子舞“走”的录像资料。 2、感知小狮子走的动作徒手练习。 3、着装尝试练一练、评一评。 |
第二课 《站》 |
1、感受小狮子“站”的形态,学会基本动作。 2、把握小狮子“站”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 |
第三课 《吼》 |
1、了解小狮子“吼”的身体外形结构特征,学习用口腔变化来控制音色 2、为小狮子“吼”创设有趣的情景,创编小狮子“吼”的种类。 |
第四课时 《一号鼓点》 |
1、初步掌握一号鼓点。 2、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演。 |
2、四年级舞狮教学内容
单元具体安排 |
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课时 《摆》 |
1、了解狮子舞摆的基本动作及狮子“摆”动时的神态特征。 2、尝试对小狮子“摆”动时的动作联想。 |
第二课时 《挠》 |
1、学习小狮子“挠”的动作技巧。 2、启发学生以“挠”为载体进行狮子舞想象与创造设计新的狮子舞动作形象。 |
第三课时 《抖》 |
1、欣赏狮子“抖”动的影像资料,学习小狮子“抖”动的基本动作。 2、尝试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抖动模仿练习。巧妙运用各种动物抖动的不同表现,体会狮子“抖”动的的动作神态,展现快乐的小狮子形象。 |
第四课时 《二号鼓点》 |
1、初步掌握二号鼓点。 2、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演。 |
3、五年级舞狮教学内容
单元具体安排 |
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课时 《滚》 |
1、了解小狮子滚动的外形特征和小狮子滚动时不同表现方法。 2、综合运用小狮子不同滚动的方法技巧,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小狮子滚动动作。 |
第二课时 《扑》 |
1、了解小狮子“扑”的各种动作形态特点。 2、运用已知狮子“扑”的动作概念模仿练习。 3、以小组合作形式,强化练习教师传授动作和学生练习中优秀的狮“扑”动作。 |
第三课时 《甩》 |
1、了解小狮子“甩”的动作结构和特点,能够练习狮子“甩”的基本动作。 2、在欣赏和评议同伴的狮“甩”动作,能够以狮“甩”为主要动作创编简易的舞狮活动。 |
第四课时 《跳》 |
1、了解狮“跳”的基本动作。。 2、并能够以狮“跳”设计具有创意的舞狮活动。 |
第五课时 《三号鼓点》 |
1、初步掌握三号鼓点。 2、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演。 |
4、六年级舞狮教学内容
单元具体安排 |
主要教学内容 |
第一课时 《抢》 |
1、能够分析小狮子“抢”东西的外形特征和表现特点 2、综合运用小狮子“抢”基本技法,设计制作一个新奇、有趣的舞狮活动。 |
第二课时 《翻》 |
1、了解小狮子“翻”的各种形态特点。 2、练习中能够完成所学知识点。 3、以小组合作形式,创编一个简易的舞狮活动。 |
第三课时 《四号鼓点》 |
1、初步掌握四号鼓点。 2、敢于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演 |
第四课时 《整体动作练习1》 |
1、运用所学舞狮动作,在教师引领下统一练习第一套舞狮动作。 2、练习中能够做的善于表现,善于合作。 |
第五课时 《整体动作练习2》 |
1、运用所学舞狮动作,在教师引领下统一练习第二套舞狮动作。 2、练习中能够做的合作、探究。 |
五、活动实施原则:
1、兴趣性原则:小狮子舞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设计内容、方法、手段等必须注意学生兴趣性,应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主,重视课程的不断生成;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课程决策的民主与开放,形成学校个性化特色,教师在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
3、渗透性原则:将小狮子舞教育活动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与音乐教育以及其他学科中的艺术教育因素相互渗透,实现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的一体化。
4、发展性原则:小狮子舞教育活动以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水平,以接近学生的能够达到的水准为落脚点,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可行性原则:编写小狮子舞校本课程,在选取教育内容时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生活资源等,应考虑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及发展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式。
6、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出发、因材施教,灵活的作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8、创造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
六、活动实施建议:
1、寻求领导和各教学班班主任的支持与协助。根据校本课程设置要求,坚持每周的训练时间,讲明意义,提出要求。
2、在小狮子舞教育活动中反复摸索,强化课程意识,注重运用当地舞狮的优秀教育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教育中做到 “精讲多练、勤练力行。”小狮子舞教学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由基本动作到串联,练习速度由稍慢过渡到正常。
3、小狮子舞教育活动需要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因此,在小狮子舞教育活动中,从内容安排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使学生获得一种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出一代能反映当代青少年积极向上,充满朝气,乐于做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展现新时期聚集现代与传统一身的当代青少年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