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文明校园>>德育阵地>>家教在线>>正文

学好的关键在于会学

发表日期:2009/3/25 14:27:2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40位读者读过

学好的关键在于会学

在我接触到的许多家长中,有许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教室,同一位教师,上同样的课,甚至做同样的作业,为什么自己孩子考了良好,人家的孩子却考了优秀?教育专家认为,学生除了有智力上的差异外,还存在着各个学生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其实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是第一次学习,这里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性学习,即教师讲,学生认真听;回家做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巩固,而由此引起的反思,梳理与举一反三便是第三次学习,这次学习很关键,它决定着孩子们是否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是一次知识的深化与升华过程,学生能否对知识真正融会贯通也正在此,古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其实也是指“第三次学习”。那么,作为父母此时的引导就很关键:例如: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对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善于把握。 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们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

1.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2.养成孩子勤于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但是不能帮助过分,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无止境地帮助。无休止的帮助就给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立完成的过程,人们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谁学习,谁获得。作为家长不可能每天都跟着孩子一起学习,谁也做不到,要尽快地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好学生都是独立性非常强的孩子,依赖性越强,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就越不利。家长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那家长实际上是对子女的犯罪,是一种教育的误区。
      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人的一种财富,独立能力哪里来?就是在孩子越小的时期训练越好,这种财富不是家长给的,而是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这比给孩子物质财富更重要。

  让孩子独立做事,就要刻意地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为孩子设计成长的环境,让孩子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在做事中得到锻炼。不要以为现在就一个孩子,这家中的事家长还不够干,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其实孩子在独立做事的时候,他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扩展,自信得到增强,能体现他做人的价值。
     让孩子独立做事就不要怕出错,每一个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正确中生活,我们的思维就不会发展,我们的认识也就不会提高。孩子在考虑不周的情况下做事不完善、甚至是做了错事,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家长不要责备,要鼓励孩子坚强地把事做完,要找出问题所在,让孩子经风雨,最终成为自立、自强、自信的人。

3.关注孩子学习“认真”的 态度。

常有家长说:“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孩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才能使孩子学习起来才比较省劲,效果较好。我们家长要做到:

(1)、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随时打开;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子的书桌上不放镜子,这会使她顾影“自美”。更不能允许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
   (2)、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情绪有很大关系,因此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父母也应该了解,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3)、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4)、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便时,他几乎没听见活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5)、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获得信息、知识的重要途径。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4.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并为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2).必要的课前预习: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 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3).学会使用学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