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心理咨询>>学习心理一点通>>正文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

发表日期:2011/9/29 14:47:5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05位读者读过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效率的重要条件,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心理活动流畅,他们的认知就深刻,思维就敏捷,记忆就牢固,收效就更大。由此可见,认真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一、
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种畏惧心理。学英语初,学生害怕发错音,不敢说英语,进入中高段后,要记单词,很难,学生害怕学英语,这样在他们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的存在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在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我曾做过如下尝试,效果很不错。

1、
利用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充分利用他们这一心理,在教学中努力运用实物、图片、影像、音乐等创设语言情景,激发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课件演示,诱导兴趣


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都要精心准备教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如:CAI课件等。使得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让课堂气氛和谐、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积极、实践大胆,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课后的小组活动,全班活动及在家中听录音带,又巩固了新知。当学生能用自己所学的内容在班上表演或在生活中实际运用时,他们就会觉得英语“有用”、“有意思”、“有趣”从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
利用成功的喜悦,保持兴趣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可能“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往往会导致要求过高,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心理活动阻塞。因此,教师要熟悉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底”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既要分析学生群体,又要分析个体,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学中做到下要保底,但不封顶。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学生随时感到自己在进步,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不觉得学英语困难。要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台阶中一步步攀登,在每一步攀登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这种体验将成为促进和发展学生兴趣最好的“补药”。

二、
引导学生克服应付心理,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小学生初次接触英语时,由于对英语有一种新鲜感,学习起来很认真,尽心尽力,但随着时间一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对英语的新鲜感消失,特别是内容加多,加深,学习感到吃力时就开始讨厌英语了。但由于英语是毕业测试科目,“不学不行”这一思想对孩子们学习英语产生很大的压力和消极作用,而且这种心理长期存在于学生心中会直接削弱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丧失信心将会使心理活动阻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良好习惯。每接一个新班都要耐心地给学生讲“如何学好英语”的“准备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在每节课的各个环节(热身复习、呈现新知、趣味操练、巩固拓展等)教师要注意多说些激励性的话语,使用权学生具有参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克服应付心理,我尝试过许多方法,下面几种效果不错:

1、
在小集体中培养自信心


学生在学校和同伴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每次英语课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进行比赛,表现好的同学可以为他所在的小组争得一个小太阳。这样每次课上孩子们各个兴致勃勃地为那一个小太阳而奋斗着。每一次我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最棒的。每学期都举行一些全校型的英语活动,当每一个同学,每一个班级在活动中获得一点成绩时,我都会让学生知道这个荣誉来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同学的心血和汗水,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
用典型榜样树立自信心


用学生熟悉的名人故事启发他们,还用身边的典型来说服他们.许多名人的故事他们早有所闻,如:爱迪生、张海迪等,他们并不是天才,他们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后,毫不气馁,勇往直前,奋起直追,有一种自信心理。正是这种自信才使他们一步步迈向成功!每接一个新班第一节课都会给学生讲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身边的真人真事对学生来说更具有说服力,用他们的小伙伴的事例来鼓励他们。如:去年,我班转入一新生,在这之前从未接触过英语,但他很认真、自信,半学期就赶上了其他同学。前不久,电视上曾报道的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自学两年过了英语考试专业八级等,这样的事例我经常给学生讲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别人做得到的我们也能做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有部分同学在这些鲜活事例的影响下有了许多改进:班上有一名同学,因有些口吃,说话结巴,上英语课时不做声,感到很自卑。我多次找他谈心,与他交流沟通,将这些鲜活的事例讲给他听,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让他感到自己一定很棒,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经过一学期努力,他学习成绩提高了。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他有了学习信心,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增多了!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


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活动方式很多,我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学生自己组织各种英语活动。如英语课中的创编对话及表演等,从创编到展示,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2)实行轮流班干制。英语科代表、小组长实行每个月轮换一次,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实践证明,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他们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优秀的班干部。

总之,我通过各种道理教育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应当从小就相信自己。正如居里夫人所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