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发表日期:2011/10/15 20:30:1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71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就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碰到多种多样的问题与困难。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现在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的掌上明珠,其性格孤傲、自私、不太合群,加之他们又生活在一个竞争变化多端的时代,这给我们的小学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也更需要我们的教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使他们达到学习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将来走入社会的自我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带着这些想法,我通过同学校领导交谈、同各年级班主任及代课教师共同探讨、组织多种活动进行观察、对一些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对陈家滩乡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的320多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
一、当前小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它对于那些喜欢学习的尖子生来说,是一种乐趣,但对于大多数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既枯燥乏味,有苦不堪言。从我的调查来看,学生越到高年级学习心理问题越严重,在一至三年级的100多名学生中有20多名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占12%左右,在四至六年级的近200名学生中有60多名学生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占30%左右。而且,小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学习心理问题及原因如下:一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又大多在外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放在亲戚家中,由于缺乏心理沟通、和谐多样的交往活动,使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想吃亏,爱占小便宜。二是现在虽在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也在向这方面努力,但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是挥之不去,教学成绩仍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考察考核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的尺度,因此,抓教学质量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就有做不完的作业,过不完的考试关,弄得学生精疲力竭,苦不堪言,而在心理上产生厌学情绪。三是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爷爷疼,奶奶爱,处处有人让着、宠着,没有受过挫折。受宠的环境又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只能面对学习上的成功,遇到一点障碍就开始心烦,不愿意学习。四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深,使其不安心在学校学习。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社会变化快,信息灵通,青少年的智力开启早,受外界影响很大,一些学生看到自己的一些亲戚朋友在外边打工,每年都能挣不少钱,有些还成了大老板,从他们的言谈看,不少学生羡慕不已。此外,有的学生家中太贫寒,无力供孩子上学,有的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有的学生有先天心理障碍等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心理问题。
二、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学习心理品质是指人在学习方面的思维、信念、意志等思想心理状态。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应是我们这些作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由浅入深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进行点拨,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努力,在师生的赞扬声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心理上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欢乐。
2、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插上会飞的翅膀。心理学家曾把屡遭挫折所形成的放弃行为被称为习惯性无助行为,反复的失败可以使人学会无助。如果我们的学生每每体验的是失败,为了保护自尊心免遭进一步的威胁,就会放弃上进的努力,产生退缩的行为,缩进自我表现的小天地里以逃避失败的伤害。如我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叫杨岚的同学,由于多次受到失败、挫折,受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久而久之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与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不出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笨”学生,而教师、家长的“失望”情绪又会进一步强化其自卑心理。后来老师在教育上转变了方式,他们将爱的教育巧妙地渗透到生动的故事中去,使杨岚看到了老师对她的期望,融洽了她与同学之间的感情,提高了她在小伙伴心目中的“地位”。为了进一步帮助她,老师又让她当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完成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使她体会到老师的信任与同学的尊重,从而提高了她学习的自信心,越学越有兴趣,终于取得了进步。
(二)培养学生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习。
1、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上的得与失。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的道路上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这当中既要享受成功的快乐,也要忍受体验失败的苦恼。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不论是享受成功,还是体验失败,都要使学生以清醒的头脑、平静的心态来对待,让学生用肯定、愉悦的情感去评价事物,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整好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告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欢乐,也有失败的沮丧,成功了老师和同学都高兴,反之也不要气馁,找出失败的原因,为今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2、面带微笑地对待学习上的“拦路虎”。要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不能以自己的情绪来左右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学,不感兴趣的东西就不学,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只要是对将来有用的知识都要学。作为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师在给予学生帮助的同时要多鼓励他们。
(三)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学习意志。
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力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使自己增长知识,学得本领,长大建设祖国,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
2、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要学习,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地去学习,不能想别的事情,做到一心一意地学。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的智力水平相差并不大,但由于选择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在教给学生掌握正确适宜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良好的观察习惯、思考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使学生逐步由“会学”发展到“爱学”,直到“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