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个人课题>>正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15 12:31:03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50位读者读过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魏小刚

一、问题的提出

1、            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课外阅读有效性: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还意味着人们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的一切付出(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要符合“经济原则”或“节约原则”。以“以少求多”、“以最小求最大”成为人们活动的目的之一。1.教学有效性的实质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人们通过活动来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多样性需要。需要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的。人的活动作为手段与活动目的的关系,集中地表现为这种活动的有效性(即活动的合目的性)。    2.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合规律性。效果、效率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经济活动不遵循经济规律所造成的损失已给人们深刻的教训。教学活动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物质部门的独特的生产活动——育人活动,更应当实事求是,尊重教学规律。任何违背育人规律、育人宗旨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本课题是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符合规律性,由于它是符合规律性的,因此就能事半功倍;又因它是讲究实效性的,因此就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达,到最佳的效果。

“实践研究”:即行动研究,就是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矫正行为,增强实践的有效性。换一句话说,就是在课外阅读的活动中研究课外阅读。

2、            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⑴  社会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需要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使每一个公民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和基础,让所有的人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  学生发展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⑶  学校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书香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3、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浙江特级教师乐莲珠老师的《快速阅读教学》在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上有其独到之处。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与警示。。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二、课题依据和假说

本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从大语文观来看语文教学,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语文的运行系统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与感悟三个子系统构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大语文运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大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中、高年级的学生

2、研究方法:

⑴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分析与研究,制定出课外阅读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⑵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的阅读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了解课外阅读的教学情况及其效果。

⑶经验总结法。课题组的教师不断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

⑷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四、研究目标

⑴学生目标:课外阅读量第一年段达到5万字,第二年段达到40万字,第三年段达到100万字,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⑵教学目标:在实践研究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如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衔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落实语文课标中关于小学课外阅读量的指标;正确引导小学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⑶学校目标:初步形成切合本校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五、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

①    掌握方法,促进读书阅读技能的提高。

②    优化语感,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③    接受熏陶,促进人文素养与情感道德、价值观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④重视积累,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六、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6年6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⑵研究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讨活动,总结成败得失,提出改进意见,拿出具体措施,修正实施方案。

⑶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8年12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阅读课的备课装订成册、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列出学年段的学生阅读书目。

七、成果形式

教师论文、小学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展、课题研究报告、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