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灰色儿童”健康成长》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15 12:24:4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166位读者读过
《关注“灰色儿童”健康成长》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周敦顺
一.课题的提出:
人们喜欢五彩斑斓的世界,那种鲜艳的颜色可以给人带来火一样的热情,激发人的情感,让人拥有好心情。然而灰色,一种很不起眼的颜色,有时看了会引发灰色心情,所以人们避免灰色,逃避灰色。这种现象在教育中也存在。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总是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活泼可爱,各方面表现突出,深受老师的喜欢。有的孩子喜欢招惹是非或某方面存在某些明显不足,这部分孩子同样会受到老师的关注。而有的孩子无论相貌、智力一切都显得那样平平常常,他们既不善于表现自己,也从来不惹事生非,在班内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并不是少数往往是多数,他们既不勤奋刻苦、积极上进,又不调皮捣蛋、惹事生非;对班中的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习成绩平平,却不名落孙山。各方面表现都很平常,没有能引起别人特别注意的地方,也似乎没有过多的需求,也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总之,他们是一群既不特别好又不特别坏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是容易被老师忽略的、“遗忘”的一群学生,即所谓的中等生,国外的一些教育研究家将这类学生称作“灰色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问题,长时间一直引不起教师们的重视。而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关注每个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愉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应关注“灰色儿童”,让“灰色”闪光。
二.课题的提出与理论支撑:
课题的界定
灰色儿童:颜色有黑白之分,界于黑白之间的颜色是灰色。“灰色儿童”是指界于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的不受老师和同学关注的性格内向的孩子。
健康:什么叫健康?一是身体是否健康,二是精神和心理是否健康,三是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还要表现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课题的理论支撑
1.“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
2.教育心理学理论
三.研究目标:
1.帮助“灰色儿童”消除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健康成长。
2.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关注每个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愉快地发展。因此,我们应关注“灰色儿童”,让“灰色”闪光。
四.内容要点
1.当前“灰色儿童”情况调查。 (1)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校整体学生的“灰色儿童” 分布情况。(2)采用个别访谈法,访问班主任和家长,了解“灰色儿童”的成因,便于针对性研究。
2.积极健康的班集体对“灰色儿童”的影响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和谐的,温馨的。那么应该用什么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那就是爱!只有把真诚的爱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班集体中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3.“灰色儿童”转变的案例研究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1.2007年5月—7月:调查阶段,“灰色儿童”情况调查。
2. 2007年8月—9月: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3.2007年10月—2008年6月:方案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
4.2008年7月—2008年9月:总结阶段,收集整理资料,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六.预期的成果形式
1.完成《“灰色儿童”调查报告》一份
2.以“积极健康的班集体对‘灰色儿童’的影响”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一份。 3.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