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特色鲜明树品牌 和谐校园谱新篇

发表日期:2007/12/13 14:50:3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32位读者读过

 

特色鲜明树品牌  和谐校园谱新篇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教科室  袁才方

铜山中心小学创建于1933年,校园占地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530平方米。目前,学校有31个教学班,在校生1180名,在岗教师总数94人,高一级学历52人,占在岗教师数55.3﹪,高一级学历在读25人。近年来,我校秉承“让师生得到应有发展”的办学理念,瞄准“在整体优化中展现特色,在特色建设中促进整体优化,让学校成为区窗口、市有位、省知名的农村小学”的办学目标,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扣“特色鲜明”、“和谐校园”这两个内涵发展的要素做文章,着力乡村小学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精心组织“阳光校园”活动,向着学校确定的“办学条件现代,科技特色鲜明,师生和谐共进,教学质量趋前”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奋进。2006年学校荣获南京市绿色学校、市红旗大队、市模范职工之家、市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先进集体、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组织工作先进集体、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少年科学院获市十佳少年科学院;2007年学校少年科学院荣获江苏省首届优秀少年科学院。现将我校近两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践行教师誓词,加强队伍建设

“用智慧开启智慧,用爱心托起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构筑迈向成功的基座……”

教师誓词这句质朴的话语,昭示着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即师德与师能。师德就是忠于职守,恪守道德;师以德而立,无德难为师。师能是立足之本,有德无才难成事,有才无能会坏事。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所以,我校在抓师德建设的同时抓师能训练,这样双管齐下,才能造就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1.讲文明、树新风,创新师德建设,做到“一位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1)举办师德论坛,唤醒自育自悟。我校以践行教师誓词为抓手,教育引导教师恪尽职守,追求卓越,努力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举办师德论坛,让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以“三要八不准”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行为“底线”,结合自我反思、案例分析,唤醒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欢乐,达到自育自悟的目的。围绕论坛主题,我校相继开展了“感悟铜小”的征文活动,弘扬爱岗敬业传统。通过征文引导教师回味过去,感受自己的劳动价值,体悟奉献的快乐,为自己自豪,为学校骄傲;启发教师冷静思考,静下心来回头望,换个角度想问题,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开展了“感动的心,难忘的事”教师演讲活动。我们的教育人生丰富多彩,其中的收获与舍弃,成功与失败,不论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一种财富。追寻激情燃烧的岁月,可让我们面对未来的挑战斗志昂扬;聆听同伴无怨无悔的倾诉,也是对自己职业操守的启迪与丰富。

(2)树立身边榜样,激荡师情师爱。以身边的榜样和身边的工作联系起来的师德教育,对于督促教师弘扬师德精神,激荡师情师爱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不定期地推出身边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典型。如我校科技室的郭荣幸老师,他扎根农村几十载,倾心探索科教路,引领学生在科技小发明领域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执着,是什么动力使他精神澎湃,了解老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情,对农村教育的痴情;这是一种爱,对农家子弟的热爱。学校请他为全体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将他的业绩展示在学校橱窗,把他的经历和收获通过多家媒体向社会广为宣传。推荐他参加江宁区“十大师德标兵”、“十大科技之星”和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均榜上有名。学校还通过举办“爱漾家园,情暖乡亲”——全国劳模沈庆喜事迹报告会,力图用身边的榜样教育身边的人。学校号召师生像老支书那样,爱自己、爱同伴、爱铜山的父老乡亲;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的山山水水。

在榜样的感召下,我校教师信守理想,执着追求,以师能立足讲台,以师情吸引学生,以师爱温暖学生,以师德塑造人民教师的形象。在“百人访千家”活动中,教师们能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尤其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在“爱心助春蕾”活动中,教师们踊跃捐款捐物,为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在“学困生帮扶”活动中,教师们更是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爱心。

(3)记录感人事迹,弘扬师德模范。一所学校的品牌是全体师生共同打拼的结果,学校的每一员理应对学校的荣誉共同负责。学校的每一员皆是学校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进步和成长都与学校息息相关,学校鼓励所有人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在不同的岗位上,在理性的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了记录下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感人事迹,弘扬师德模范,学校开展了首届“铜小难忘的人和事”评选活动。无论是校内、校外的人和事,只要对学校发展有贡献皆可入选。评比工作动员了学生、家长、社区领导和关工委老同志的参与,扩大了影响力。入选的人和事被分类制作成展板,宣传展示后陈列于校史室。开展“铜小难忘的人和事”评比活动,就是要引导师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师生的集体观,弘扬模范事迹,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同时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描绘铜小的光明未来,留下令人回味并引以为豪的足迹。

2.精业务、练内功,促进师能提高,做到“一个岗位就有一名能手”。

(1)强化“每组一课”,创新校本教研。“每组一课”即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精心打造一节课向全校同学科教师展示。我们要求这节课应是小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形式,有力地将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自然地将中老年教师卷入课堂教学的研究之中,自觉地接受课改新理念的熏陶。它的程序是一人主备,共同研究;组内试教,集中评议;公开上课,全校交流。它由组长组织,主备人和上课人可以不一致。上课对象由教导处根据需要统一调度,或青年人、或中年人,或老年人,不管是谁上,代表的是集体,因此,大家的心是一致的。这样的活动融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教学比武于一体,是个体的展示也是群体教学水平的比拼;是教学研究活动也是学科校级全员培训的阵地,创新了校本教研工作。

(2)开展“青蓝互助”,新老优势互补。我校有2名区学科带头人,3名区青年教学标兵,5名区级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活跃分子,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老年教师爱岗勤勉,对学生充满爱心,而年轻人则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两者若能优势互补,则我校的教师就活力四射。为此,我们创新“青蓝工程”,开展了“青蓝互助”活动。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是“尊重”。取“青蓝”这一名称,本身就是对老教师的尊重,他们有自己的长处;而有为的青年教师也是在“青蓝工程”的阳光下成长起来的,受到过老教师的关爱。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判别人,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谦虚。人有长有短,取长补短才会共同进步。“自信”是保证,相信自己能行,就不会破罐破摔,就会有不断进取的勇气。“发展”是根本,互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造福学生的本钱,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需。学校在原有的“青蓝”条件中加进了两条:一是在指导青方的同时虚心向青方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二是及时向蓝方传递教改信息,传授现代教育技术。这两条可谓是双方做到了优势互补,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

(3)施行“岗位练兵”,蓄备师资后劲。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我校修订了学校“十一五”教师培养计划,学校确立了专任教师大专学历达78%,有1名市“优青”,7名区“青标”带头人,10名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为实现目标,我们将此分解到人头,并指导他们制订“个人奋斗计划”。与其相对应,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岗位练兵要求”,从学习培训、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成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做法。一是定期召开青年老师座谈会,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愉悦的工作环境;二是写好“循环日记”,我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参与,循环写“教学随笔”,中老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一篇,青年教师至少2篇;三是建立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汇报制度。凡参加区以上培训和学习的教师每次要认真整理学习笔记,写出学习感受,在校内教研活动或学习沙龙活动时进行汇报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动员全体青年教师加入市、区教研室的教研网,成为各学科网站的博客,每学期至少写两篇有质量的文章与网友们交流。网上有许多教育名家,有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志同道合者。这样,我们的青年人就能直接和大师对话,和教友谈心。这些形式贯穿青年教师学校生活的始终,让学习和思考成为他们工作实践中的主旋律。

(4)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开展课题研究就是在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十一五”期间,我校围绕校园科技文化建设有两项课题分别被市、区立项。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除了吸纳部分青年教师为总课题组成员外,还成立了八个校级课题组,涵盖了所有学科的老师,每个课题组围绕校总课题承担了各自的子课题研究任务。

为了让教师的课题研究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结合南京市教师个人课题和江宁区教师个人的申报工作,积极发动教师参与个人课题的研究。目前,有一项市级个人课题结题,有12项区级个人课题立项,有两项个人课题被区教科室推荐申报第二期市级个人课题。在这些教师个人课题中,有涉及德育工作问题的、班主任工作问题的、学校特色建设问题的等等;教学问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评价的问题、理解策略的问题、课型设计的问题、生活化和活动化的问题等等。教师通过个人课题研究,有助于澄清自身课堂所遮蔽的种种问题,并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也可以说它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来科学地规范教学行为的一种活动,即理性地对待教育、教学,克服随意性,从而不断完善、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其自身的需要。就学校而言,我们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付出,还要注重教师师德和师能的提高,使其适应形势的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这实质上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尊重人性的表现。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活动,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

二、创建合格学校,激活学校管理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05年下半年至06年上半年学校争取资金80多万元兴建了13间的综合科技馆、舞蹈房、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程控电话系统和校园音响,配套了食堂师生就餐的全部设备,更换了黑板、学校大门,改造了水电设施,进行了近3000平方米的绿化等。下半年,学校投资近10万元对师生食堂进行了“达标改造”,建设了排球场,架设电缆增加电力容量以保证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又抓住创建“江苏省合格学校”的机遇,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添置和更新了105万多元的设备,分别是新购的750套钢木结构的学生课桌椅,建设拥有274座的阶梯教室,两套多媒体设备和一个50座的网络教室,一个可供10人同时使用的电子备课室,添置了1台网管笔记本电脑和14台办公电脑,建设校园监控系统,图书条形码系统,购置了6台大功率空调,新建了三处学生科技活动基地。本学期,又投入近80万元进行了两栋教学楼的屋顶翻建、墙面出新和钢窗改造工程,教师新办公座椅全部到位。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学校还将积极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小学科技教育网”。两年以来,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整个校园环境整洁,设施布局合理,师生满意度高。

办好一所学校,硬件固不可缺,软件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有效地进行教学基本建设和改革,科学规范教学管理,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才能办好,教学质量才能提高。鉴于以上认识,我校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还抓好了这些硬件的使用和管理,以充分发挥硬件的作用,提高其使用效率。

1.制订条块考核奖励办法,追求学校工作的尽善尽美。

学校是一部完整的大机器,它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零件的优秀才能保证它的持续高效的运转。乡村小学办学条件的制约,教师个体素质的缺撼总会让我们的工作遇到这样那样的瓶颈,突破它,一是挖掘潜能,二是利用合力。近年来,我们制订了班队工作、教科研工作、科技教育工作、食堂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办法,修订了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师德要求及考核办法。为了引导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我们新制了《铜山小学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工作要求》、《师生电子稿奖励办法》。这近十项常规管理考核奖励办法确保了教师在各自岗位尽责并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学校体现的是鼓励争先,论功行赏,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这些“办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倡导竞争中的合作,培育团队精神。一是我们把奖励权交给部门负责人;二是以事论奖,一事一奖,以奖代补;三是既有团体奖又有个人奖,前者大于后者。

2.完善教师竞聘上岗机制,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这一工作始于05年暑期,当时的动因是村小合并后,教师编制富余,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后勤保障工作亟需加强。为永葆学校生命的活力,我校在江宁区率先进行了校内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班主任“组阁制”,落聘人员安排从事后勤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竞争上岗,自由组合,设岗尽人,整体考核”,即学校公布班主任及各年级学科教学岗位,教师自愿报名;学校聘任班主任,由班主任聘任学科教师。学校公布后勤岗位和第一批落聘人员名单,教师自愿报名,学校安排岗位。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考核教育教学效果,给予奖励。06年暑期,我校开展这一工作的方针是“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倾岗尽人,优绩优酬”。变“自由”为“优化”组合,它基于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达到教育的均衡、持续发展的目的。从整体上,我们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配到各个年级;从局部上,我们做好协调工作,尽量避免班级中教师的强强联合。具体的做法是班主任岗位安排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原则上带同学科的两个头。“优绩优酬”,即“平均发放”维持原状,不再新添项目。我们变学校的常规工作为竞赛活动,早读、早操、卫生、墙报……一月一评,列个一二三出来,给予奖励。竞聘工作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危机意识、成就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后勤保障更加完善,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人尽其力,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3.坚持民主管理,提高民主决策和校务公开水平。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教代会履行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我校党支部建立健全了支部民主生活的各项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前征询并充分尊重党组织的意见,主动接受党组织监督。为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我校健全了工会组织和教代会组织,完善了工会、教代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能保证教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责,为开展好“学校发展金点子”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各类改革方案、规章制度、学校重大决策均由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我们还规范工作程序,对提交大会的制度或办法,规定先请教师们发表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最后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学校才执行。为鼓励学校教职工参政、议政,也为了听取更多的批评意见,学校每学期安排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献计献策活动,召开不同类别的教师座谈会。这种多方征询意见的方式促成了干群间的沟通和理解,使学校各项举措能顺应民心,使干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由学校少先队牵头,每月从学生中征求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召开各科室会议,积极改善和改进,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和学生主人翁意识。

4.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学校生活的平安有序。

(1)安全保卫制度得力。学校领导班子树立了师生“安全第一”的思想,特别重视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成立了安全保卫领导小组,设置了安全保卫办公室,实行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学校与教育局签订了校园安全责任状,校长与各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建立和规范校园安全保卫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校园内部的防控能力,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生活环境。

2)学生交通档案健全。学校定期召开乘车、骑车学生会议,不满12周岁的学生严禁骑车,建立了乘车、骑车上学的档案;向学生宣讲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进出校门要主动下车,在校园在指定的地方排放整齐,同时学校组织人员对学生自行车的车况逐一检查,对“三无”车辆进行坚决的整治,消除了安全隐患。

3)常规评比校纪严肃。学校每天安排一名领导、两位教师、六名学生组成检查团,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佩戴标志到岗值勤,对学生一日常规进行检查评比,对学生课间活动和环境卫生进行监督与指导。放学后,要等校园学生全部走清,值班领导才能离开。

4)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每层教学楼安置灭火器,各功能教室也按要求放置灭火器,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练、防震演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按程序申请报批,并建立应急预案。全校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正常使用。节假日、双休日安排领导或教师在校值班。

(5)学校食堂操作规范。尤其把好食品的进货渠道,严禁私购乱采。定期做好食堂工作人员的体检,严防传染病的发生。落实学校锅炉工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建好台帐,保证食堂软件不软。修订“食堂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使其更科学合理。

(6)心理咨询活动正常。鉴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欠缺和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失衡。心理承受能力、耐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一方面做好开放接待工作,另一方面还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档案。

三、建设校园文化,推进课程改革

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加强素质教育,早在九五期间我校就确立了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事实证明,我校的这一决策,在推进课程改革,创建学校特色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今,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鲜明,校园科技文化日趋浓郁,科技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也日臻完善。

1.明确办学目标,使特色建设“科学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积淀而成。我校的科技教育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初步形成了科技特色的校园文化,她的精髓就是“执着与创新”的校园精神。我校的办学目标是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十一五”奋斗目标为:办学条件现代,科技特色鲜明,师生和谐共进,教学质量趋前。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着力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确立了我们的校训:我行我能行,你行我更行。它一方面能够激发师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能较好的展现出我校师生自信、执着的精神风貌。我校搞科技教育,其目的既不是为了扬名也不是为了逐利,最终是为了教育对象的发展服务,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我们认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世纪同步,与时代合拍,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科技启蒙教育的影响,形成初步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因此,只有学校办学目标的科学定位,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学生学有所长,个性得到弘扬从而拓展学校办学的新个性。

2.培养师资队伍,使特色队伍“优质化”。

有一支较强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尤其是有一群乐于奉献大胆创新的教师,是实施科技教育的前提。为此我在注意挖掘培养有特长的科技辅导员的同时,充分利用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开展好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任课教师通过专题讨论、课例示范、案例分析、论文交流等多种方式,围绕科技教育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展开研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二是利用我校校园网,进行网上培训。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校自主开发了“乡村小学科技教育网”,并及时将我校科技教育的远景规划、阶段目标、进展情况进行网上发布,同时收集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过程性研究成果,形成一个全员共享的学习平台,全体教师随时查阅,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层次。三是加强我校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搭建多种舞台,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通过区、市级的科技教育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根据学校的培训制度参加过上级培训的辅导员要开展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技知识的相关培训,提高全员开展科技教育的能力。

3.开发教育基地,使特色教育“环境化”。

科技场馆是学生科技活动的主要阵地之一,我校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近年来年,校斥资二十多万元建设了六大科技室,它们分别是:生态室、农具室、标本室、电子室、探究室和创造室。在生态室里学生们可以看到各种珍贵的动植物标本;在农具室里陈列着延续千年的农具模型;在标本室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土、石资源,认识中药标本;在电子室小技师们正在焊接着电子作品;探究室里更热闹,学生们正开展着各项科技小研究;而在创造室,你则可以看到铜山小学近十年来的科技作品。此外学校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几年时间里陆续开辟了肉鸽养殖基地、中药栽培基地、生态林研究基地、七彩苗木培育基地、气象观测研究基地、百花园栽培基地、蔬菜种植研究基地等七大科技基地。学生在这些科技基地里养殖、种植,研究、探究,开展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4.探索科教途径,使特色过程“活动化”。

学科渗透和活动强化是我校探索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途径。学校要求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渗透科技教育的训练点,选择好渗透的时机和渗透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开展学科渗透活动。与此同时,每周至少一节的科技活动课又是我校强化科技教育的最佳时机科技活动课根据科技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安排,虽然自己的计划但学校要求教师应把计划性教育和结合学科课程的灵活性教育相合,做到互补互进。此外,以其他主题活动内容的课外活动中,也要求渗透科技内容,讲究科学方法。如进行以科技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根据科学规律开展的文体活动等。为提高科技活动的教育效果每年月份的植树节我校都要开展“小树认养”活动,要求每生养护一棵小树,为它锄草、浇水、施肥、修枝;四月份开展爱鸟周活动,要求学生研究一种小鸟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对人类的益处;五月份科普宣传周,我们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集市、到农村进行宣传活动。每年11月份为我校的科技节,在长达一个月的科技活动中,学生搞一些小发明、进行一些小观察、小研究,撰写科技小论文、绘制科学幻想画、举行科技知识小竞赛等。另外还采取聘请科技教育专家来校为师生开设科技讲座等形式,通过聚力强化使科技教育活动掀起高潮,促进学生科技意识的树立,科技能力的提高,科学品质的形成还有世界环境日,防震减灾等活动均备受学生关注。除了做好常规性活动,学校在每学期还积极开展新鲜奇特的科教活动,如“空降鸡蛋”活动、“千株同育”活动、“黑心山芋”研究等,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奋度。本学期,学校结合《中国少年报》举办的“种养殖日记”评选活动,还在全校掀起了“种养一盆花”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5.编著校本教材,使特色项目“课程化”。

校本教材是保证我校科技教育稳步推进的重要载体。我校开发的校本教材《铜小科技》将学习的内容分为科学家的故事、前沿科学、身边的科学(农副业科学生产知识、中草药知识、日常生活常识等)、发明创造指导等几个部分,每部分根据科技素养的内涵从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科技品质等方面予以体现。同时,六个年级根据不同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差异,在教材编制上予以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既体现连续性又相互独立,体现了不同年级段不同的学习特征,加强了校本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的要求,我校每周在地方课程中拿出一节课专门上学校的校本教材《铜小科技》学生在科技课堂的影响下,在科技竞赛的激励下,其对科技的兴趣更加浓厚,科技意识、科技知识、科技技能和科技品质也进一步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今年暑假前夕,我校又着手进行第四次的校本教材修订,在保持教材原有优点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联系实际,还科技教育于生活,还科技教育于实践,关注教材的目标体系,关注选文的内容特点,关注师生的可操作性。目前,六个年级的上册教材已成功开发并启用,下册教材正处于审稿之中。

6.确立科技课题,使特色建设“科研化”。

教育要发展,科研需先行。同样,科技教育要长盛不衰,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走“科研化”道路。学校早在“九五”期间就申报研究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乡村小学科技启蒙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我校科技教育科学运作的坚实基础。“十五”期间我校把《利用山区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品质》作为研究的重心,在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好奇心、探究欲等方面展开研究。到了“十一五”,学校又战略性的选择了《乡村小学校园科技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试图从校园文化的高度重新塑造我校科技教育的品牌。从三个阶段不难看出,“科技教育”一直是我校教科研工作追寻的主线,也正是抓住了研究课题的地域性、延续性、时代性等特征,所以,保证了我校科技教育循着科学的轨道良性发展。

7.加大宣传力度,使特色经验“推广化”。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科技环境氛围,以环境教育人,氛围感染人。我校还在各层面加大了科技教育宣传的力度。

一方面,做好校内层面的宣传工作。

(1)标语宣传。学校专门开展了科技标语征集活动,把评选出的好的科技标语经过精美的制作安置在学校的各个角落。现在铜小校园内随处可见富有创意的科技标语,像 “小发明,大作用”“我探究,我快乐”等,这些标语影响着学生的意识,感染着师生的行为。

(2)橱窗展示。特色要彰显就离不开宣传展示,学校近几两年又花重金把原来的仅八块科技宣传橱窗提升为五十多块,除了有“科普宣传”、“科技童星”、“科技长廊”三处校级的宣传阵地外,四至六年级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块科技宣传橱窗。透过这些橱窗可以看到学校的科技动态,了解班级的科技活动进展。此外,我校还为全校科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制作了五十多块大型展板,这些展板的定期展出,在学生中树立了科技小能人的形象,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3)媒体播报。学校每学期都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师生进行科技教育。如《科技发明的常用技法》、《世界水日》、《保护母亲河行动》、《关注身边的电子污染》等。红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则根据我校科技教育活动实际情况举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有介绍科技发明的专题讲座,有生物世界的电视录像,还有学生的科技小论文等,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也发挥了媒体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

另一方面,做好校外层面的宣传工作。

(1)承办各级别科技教育现场会。能够承办上级教育部门主办的现场会,这既是各级领导对我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我校进行造势宣传、交流与推广科技教育经验的良好契机。去年下半年至今,我校先后承办了两次市级现场会和一次区级现场会,在现场会上我校及时地将科技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交流,推广了我校特色建设经验,也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今年12月,南京市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将在我校召开,届时,我校的少科院工作将在现场会上进行展示与交流。

(2)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05年以来,我校通过与《江苏教育》、《江苏科技报》、《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等媒体的联系,先后从不同的视角和深度,对我校科技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对我校学生科技方面的成果进行了宣传,有效推广了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经验。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经验交流。为了提升科技教育的档次,扩大科技教育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广我校科技教育的工作经验,学校与时俱进筹建了“乡村小学科技教育网”,先后添置了网站的设备,申请了域名。经过努力,铜山小学的“乡村小学科技教育网”终于建成。现在,铜山小学通过互联网,把学校的科技教育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宣传,与各地志同道合的学校进行学习与交流。

四、打造阳光校园,呵护童真世界

童年生活应该是阳光灿烂。好玩好动是孩子的本真,书堆题海窒息了孩子的创造天赋。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开辟了另一个学习的空间。社会即学校,生活是教育,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才能。我们学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何让老节日过出新意,创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让学生在生命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一幕,两年来,我们作了一些探索。

1.开展体验活动,沐浴“校园阳光”。

在“建日队”中开展“手拉手一起走”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大家庭的温暖。10月13是少先队的节日,每年的这一天,一年级的小朋友将集体戴上红领巾,标示着自己已是一名少先队员。为使活动更有意义,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由大队辅导员介绍少先队的传统,让学生明白一名少先队员的基本要求;由各班主任负责了解学校的历史,带领学生开展“铜小学生看铜小”活动,参观学校的荣誉室、科技场馆、科教基地,使他们以铜小为荣。

同学的互助是自主进步的阶梯。学年初,我们在五年级同学中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目标是筹措为一年级小学生购置红领巾的经费。学生不向班级交纳现金而是提供自己在学校、在社会上收集到的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学校统一约请收购站的人员定时来校收购。与此同时,由一、五两年级的班主任牵线,每生认识一名新同学,共同变废为宝,一起过好校园生活。这一活动意义深远,帮助学生强化了集体观,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勤俭自主意识,同时也让同学间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友情。

在雷锋纪念日里,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为弱势群体“送温暖”的活动。 在各中队开展“讲雷锋的故事,树身边的典型”活动。利用每天晨会时间由辅导员或班队干部、学生代表分别讲雷锋的故事,讲班级中关心他人、爱护集体方面成绩突出的同学的故事。榜样的力量让各班级形成了一股树新风、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风气。05年3月份,大队部组织五年级两个中队的队员自带卫生工具和自编自排的文娱节目,去铜山敬老院开展了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06年“三·八”妇女节,在组织女教师外出春游的活动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为妈妈献爱心”活动,号召孩子们为母亲做家务,潜妈妈洗洗脚,帮奶奶揉揉肩,和她们一起唱个歌、跳个舞……以此来唤醒孩子们感恩的心。

2.面向全体学生,实践“阳光教育”。

在“运动会”上,追求师生平等,师生同乐的境界。近两年来,我校运动会的会标少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小学生”,二是“田径”。少了“小学生”,增加了老师的参与,师生在一个运动场上比赛;少了“田径”,增加了体育比赛的项目,让更多的学生能加入进来。我们意识到,村小合并后,学生集中在一所学校,为全体学生参加运动会提供了可能,运动会不能再是少数高年级学生的竞技场所,而是一个推动全校师生开展健身运动的手段。新课程倡导的是师生平等,师生互动,运动会也应该是师生同乐的一个场所。运动场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助威,学生一样能为教师加油。

在毕业班的同学中开展“五个一”的感恩母校的教育。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学校必须隆重地为六年级学生举行毕业典礼,以此来唤起学生感恩的心,勉励其踏实地走向未来。从每年的四月份起,我校就在学生中开展“讲一个成长的故事,写一篇感恩的文章,留一本有价值的书,献一件有创意的作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五个一”的活动。这一活动历时三个多月,全员参与,个个动手,寓教于活动之中,贯穿“感恩”主旨,紧扣学校特色,激发为校争光热情,匡扶刻苦学习的风气。

今年教育部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要求确保学生在校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为落实要求,我们在做到“两课两操”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在学生中开展了“小树认养、千株同育”的活动。我们的出发点是将体育锻炼活动与科技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第一是养花护绿需要劳动,老舍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第二是实践,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其事要躬行;第三可以冶情,责任心、生命观、合作的理念、爱美的情操都能得以提升;第四是求知,向书本学、向同伴学、向有经验的人学。这一活动的效果是学生情不自禁地走出教室,走向校园的边边角角,三五成群、或蹲或站,浇水施肥,品评花草。你能说这不是一道校园靓丽的风景线吗?

3.尝试“开门办节”,打造“阳光活动”。

06年第十届科技节盛况空前。开幕式和闭幕式均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幕式成了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江宁区关工委、教育局、科技局四家联合举办的“南京市科技教育现场观摩会”。四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均出席了会议,副区长高吉祥也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教育局骆晓鹏书记在会上对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更让人感动的是八十多岁的南京市老市长徐智也赶来表示祝贺,可见以他为代表的老革命们对铜山小学科技教育的钟情与厚爱。活动当天,校园里花团锦簇、彩旗招展、气球高悬、锣鼓震天、雄狮劲舞,可谓高朋满座、喜气洋洋。如果说开幕式显现的是喜庆的气氛,那么,闭幕式理性的氛围更浓,来宾均是我区科技教育这一块的行家里手。上午,他们听了两节课,一节是科学课,一节是科技活动;课后结合课例,就“立足农村,整合资源,提高科学教育实效性”这一话题,作了深入的研讨。本届科技节乡土气息浓厚,现实意义明显。我们的活动主题是“科学生活,关爱健康”。这一活动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但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学生融合家长及周围的老百姓参与。当我们确定了活动主题后,立即就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活动计划。为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出了四块“我和孩子共探究”的展版,这既是指导更有示范效应。我们利用“家长学校”,面向家长举办了“我和孩子共……(读书、养花)”的征文活动,旨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实践,同体验,培养家庭科学生活的习惯。开幕式,我们请家长观摩;学校的科技场馆,我们向社会开放;科技宣传横幅,我们拉到了集镇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学生科技活动不只是在校内,他们走进了农村,走近了农民,关注的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是“文明生活”,具体是同学们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农民、农业中的一些现象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观察、跟踪、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交给社区及当事人。可能孩子们的见解是稚嫩的,但他们的态度是认真的。学生们的出发点本身就能感染打动周围的成人,引起他们对科学的重视,对周边环境的关注。整个活动,收到小学生发明作品1400余件,小制作1325件,“科学论文”1020篇,科幻画328张。举办科普报告会2场,观看科普录像1场,组织科学考察活动2次。

此外,我们还举办了“长征精神代代传”、校园“百灵鸟”大赛、美诗文诵读、“阳光伙伴”和“校园集体舞”等活动。这些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眼,愉快了学生身心,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文明素养,切实在为学生的成长奠基。这一系统活动的开展,高举育人大旗,以自我感悟、自我教育、自我践行作为手段,以触动人的心灵为目的,努力使学生沉浸在感动着、激动着的情境之中,打造出朝气蓬勃的阳光校园。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在科技特色建设、校园文化设方面得到了持续加强和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且展示出自身的特点。但与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要求相比,与诸多兄弟学校相比,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我们将以这次省实验小学年审工作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使我校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模范、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教育现代化的窗口。

 

200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