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同窗共读 同船共渡

发表日期:2008/5/9 16:53:3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41位读者读过

 

同窗共读  同船共渡

——营造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体验场活动方案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袁才方

【引言】

在上一篇博客文章《寻找德育的春天——基于学校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中我曾谈到:“德育与整体教育的融合,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与教学的融合。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也正是对于德育和教学工作融合的理性思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同窗共读,同船共度”的生态体验活动。

【活动目的】

1、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速其对应知应会内容的熟练掌握;

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促自我加压、团队互助风气的形成。

【活动规则】

1、采取指定组长、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方法,形成班级8个语文学习小组;

2、各小组人数不限,但班级所有学生必须能进入小组。对落选学生,由8个小组二轮选择,避免强强联合。

3、小组一旦形成,短时间内不得变更,小组成员同船共渡,责任共担,对于组内任一成员在诵读与积累上出了问题,组长有责任组织其他组员共同实施帮教。待老师检查出问题,小组所有成员均受同样处罚。

规则阐释:《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加上课本中明确要求背诵的课文,熟记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小学生诵读与积累的任务不轻,尤其是那些学习习惯较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往往要占用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一直不甚理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诵读与积累的内在动力,采取“同船共渡”的方法,利用团队的约束力,来促使学生加速其对应知应会内容的熟练掌握,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尝试。

【效果评估】

1、小组是双向选择、自由组合而成的,小组成员之间绝大多数本来就关系要好,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有利于他们彼此的交流与互助,形成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

2、小组内总有最为薄弱的一员,他们有可能第一轮就被组长选为组员,也有可能是首轮落选,第二轮才被选中,他们对组长及小组的所有成员都有感恩之心,他们都不想因为自身的原因而让小组受到牵连和处罚,因此,学习的动力会有所增强。

【活动感言】

采取一人有责,处罚全组的方法看似不尽人情,但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首先,对于有责一人来说,他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小组的愧疚会化作其学习的动力,鞭策自己不再掉队,有转化后进的效果;其次,对于全组成员来说,活动规则先前已经公开,小组集体受罚,与大家没有互助好有关,不完全是一人之责,因此“一人有责”将上升为“人人有责”,有打造团队的作用;最后,对于整个活动的过程来说,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让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的体验之中,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锻造灵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