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寻找德育的春天

发表日期:2008/5/5 8:34:0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82位读者读过

寻找德育的春天

——基于学校德育工作问题的思考

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  袁才方

【主题与背景】

小学生高谈阔论尊敬长辈,却把爷爷奶奶当马骑;在校品学兼优,在家却是小霸王;环保征文屡屡得奖,生活中却乱扔废弃物;你说江姐伟大,他们却崇拜超女……面对不争的现实,我们德育工作者始终憧憬的“春色满园”的现象一直没能出现。

面对新生一代,德育工作还沿袭着几十年一贯的方式,希望通过搞两次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就使学生爱国,搞两次捐助活动就能培养爱心,组织环保演讲学生就爱护环境……学校表演式的班队第一个教会孩子说假话!德育的内容形式脱离学生的实际,存在“假、大、空”现象!传统教育正遭遇尴尬!

【现状与分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但是,当前我们很多学校存在管理重智轻德的事实,把教育只当作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德育只求“管住”学生的一贴膏药,不出差错就认为万事大吉。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只注重学科成绩。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只要硬件好,学科成绩佳,学校就可安枕无忧。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乃至除学科成绩以外的素质,恐怕只需几颗红五星就能搞定。这样背景下,深谙其道的校长们自然逐渐将“德育首位”演化为“德育让位”。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在评优等方面“能上几节公开课的老师”可谓一方得道,多方升天。一些老师自然心领神会,只求分数,无视德育;只求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师德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柔性标准。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升旗仪式时,有学生在教室背书;在晨会、班队、思品课时,学生在做语数外作业。在小学毕业迎考期间,一个多月时间里主课老师可以挤占其它课的时间。在现在这种“唯分”教育体制下,德育就会“想想重要,看看次要,做做不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这对国家、社会、学生,决不是一个福音。学习知识是培养人的方法形式,育人才是根本,把方法形式作为唯一目标,显然已本末倒置。

【问题与探讨】

教育是一门艺术,同样德育也是一门艺术。北京市海淀区外国语实验学校的“生态德育”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触动、感动和震撼,更多的是思考,对德育工作的思考。“海外”的生态德育重人性的发展,重个性的张扬,重情感的沐浴,重体验的凸现,这些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德育观,检讨我们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至少可以带来如下的警示:

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营造广阔的体验环境。德育应当以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实施,又引领生活,帮助人们过更美好的生活,形成“生活即德育”的观念。我们可以带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这片热土,从看周围的变化来感受改革开放的大成果。同时,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提高,以学生的眼光来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比如说,我们在升旗仪式上大声疾呼“要爱国!”学生会爱国吗?如果我们结合纪念抗战,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让我们的学生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侵略者的暴行,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让我们的学生除了“五星红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地大物博”以外,了解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产生一点危机意识;跟学生说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这就是爱国……我们有目的地做许多工作,创设许多情境让学生体验,运用多种方法手段变“外加”为“内需”,学生的心灵也许才会产生爱国的情愫,才能在他们的心田播下爱国的种子。据说,一位日本教师带着他的学生在北京修学旅游,到天安门金水桥上,这位日本教师叫他的学生面对着前边马路上飞奔的汽车,数一数在十分钟内有多少辆日本汽车通过。学生认真地数着,十分钟的时间到了,巨大的数字使学生惊讶了,自豪了。老师没有说什么,但爱国、自豪感在学生心中会油然而生。与我们邻邦的爱国教育相比,在汗颜之余,更多的是担忧。教师和学生最厌恶口号式、标签式、应付式、说教式、防堵式的德育,但我们一直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德育工作者一直追求的是凭这张“旧船票”登上“评优、评先”的客船。

融合到整体教育中去,营造整体育人的体验空间。有的人总为“没有”时间进行德育而苦恼,其实如真正做到把德育融入各种教育活动当中,德育的时间最多。一切教育行为、一切教育活动,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都有某种影响,不是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就是消极的负面的影响;不是自觉地给予影响,就是不自觉地给予了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教育都包含了德育因素,所有的老师都是德育老师。德育很多时候是隐性的、渗透的德育。朱小蔓教授有一个比喻非常恰当,她认为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而必须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吸收;我们在吸收盐的时候,是看不见盐本身的,因为盐已经融入了各种食物之中,但盐却很自然地进入了人的体内。德育应该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他教育之中,包括学科教学的课堂。

德育与整体教育的融合,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与教学的融合。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渗透,让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为学生的德育发展提供科学基础知识和智力基础,使人性化的教学活动整体或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德育的功能,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营造属于学生自我的体验场。章鹏校长这样说,自我教育最有效的教育。前人早已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不教的深层意蕴就是学生自我教育。那种试图通过“关”“管”“灌”,迫使学生“就范”的德育形式无疑是对德育的亵渎,也必将阻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表现为强烈地希望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等。正是这些内驱力,才使学生个性的调节和发展成为可能。可见,我们须把学生视为能动的教育主体,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激发上,不断为学生自我教育提供机会,并进行适度的调控,建构属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体验场,千万别去灌输。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轻松而又有导向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评判、选择,实现个性的建构和完善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德育工作怎样细化,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也无法回答,但我相信“春色满园关不住”,只要我们始终站在人的角度思考。真诚地去做,总会有“一只红杏出墙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