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让诵读成语的教学精彩起来

发表日期:2008/9/12 7:11:0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828位读者读过

 

让诵读成语的教学精彩起来

 

作者   周欣美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对语言积累特别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因为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除了课文中要求积累的字、词、句、段、篇之外,在每单元的练习上专门有一项是“诵读与积累”。内容丰富,有诗歌,有成语,大多数的成语或归类编排,或互有联系.自《语文课程标准》刊行及相应的实验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各地的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以积累成语为教学内容者层出不穷。因此,萌生了笔者想探究成语教学引进小学语文课程的缘由以及小学成语教学的有效性等相关问题。在主要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与深入实际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尤其是后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小学诵读与积累成语教学存在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若干教学建议。

关键词:诵读  有效的诵读  机械记忆  语境 

一、问题的提出

成语是我国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言简意赅而又含义深刻.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语言积累的作用,与人交往需要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写文章更需要有丰富的积累等等。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成语积累的薄弱成了它们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羁绊,让它们的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一)背景介绍

汉语言中成语数目众多,来源纷杂。但大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有案可稽的书面,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小说诗歌、典籍文章等,这类成语大多是文言成语,书面色彩较浓,显得庄重、典雅;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这类成语生活气息浓郁,大多通俗易懂,为人民所喜爱。还有一类是社会在不断发展,成语也随之发展,于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如: “一分为二”、“分秒必争”、“传经送宝”、“百花齐放”等等。这类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

成语的来源当然不只上述这些。我们探求成语的来源,可以使我们准确地了解成语从词形到词义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成语。

“在小学进行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教学是有意义的”,这差不多成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其理由大体有如下几点:

1.成语教学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发展学生语言的需要。成语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理解文章中出现的成语,才能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学生理解、掌握的成语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所以,成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成语教学的意义,其次在于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成语,自然和思维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成语是表现概念的,而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形式,学生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了,才能掌握概念,也才能达到对成语的正确的理解。所以,每进行一个成语的教学,就是一次有益的思维训练。                       

3.成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我们祖国的语言是非常丰富的,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地认识成语在语言中的地位,认识成语的巨大表现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的优美丰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              

(二)概念解释

1、诵读

即熟读成诵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必要时把它们重现出来。“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增加阅读的理解力.“诵读”即在读大量的材料的过程中,提升理解力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记并能在需要时及时提取的过程。

2有效的诵读

有效的诵读作为语文的学习方法,不是简单的读与背,还侧重读得深入和细致的理解,熟读与记忆的结合,相得益彰,以达到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体验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促进良好的语感,有效提高读写水平的目的。

3 机械记忆

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把教师或教材呈现的需要记忆的材料死记硬背下来不求理解。此时在头脑中建立的联系是零散的,孤立的,无层次组织的联想,很难长期保持。

4 语境

语境,就是言语环境。人们说话,总有一定的听众对象,总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总有一定的题旨情趣,还有谈话的上下文,这些与说话人自己的一定的身份、思想、修养、性格、职业、心境结合起来,就构成语境。语境包括大至社会环境,小至上下文的一系列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往往不直接见之于字里行间,潜藏在语句之外。语境也就这样地在语言运用中起着作用,成为语言运用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三)问题与假设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成语的教学特别重视,在内容上专门有“诵读与积累一块,自《语文课程标准》刊行及相应的实验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全国各地的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以成语积累为教学内容者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则新内容体现新理念有其独特优势;二则成语内容的教学以前虽有涉及但面不够广,内容没有如此之丰富,重视的程度也没有如此之高,在这个领域属自主创新,可以百花齐放,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好的效果。

然而在此之前,教师大多固守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自己的讲解,较少关注学生,失去了语言的鲜活性,失去了语言的表达和交际功能。在成语的教学过多的强调机械的记忆,对诵读的认识不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曲解了诵读的内涵。小学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教学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在诵读与积累成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小学诵读与积累成语教学现状:首先是测试学生对与相关成语的理解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到位,其次是观测学生是否能将所学成语的灵活运用现实生活中,最后是观察教师对诵读与积累成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理解,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等。

二、文献综述

本文将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教与学的研究,即: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研究发现许多错误理解成语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之间的具体的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理解成语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有效诵读的过程, 还侧重读得深入和细致的理解,熟读与记忆的结合,相得益彰,以达到积累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体验理解成语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促进良好的语感,有效提高读写水平的目的。这不是机械的记忆所能达到的。

(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成语从实践中来,也将回到实践中去。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他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儿童具体运算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运算系统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 该阶段的儿童已经能进行逻辑思维,相对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和动态性。在语言方面,尽管这一阶段儿童已经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1]由此可以看出,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的局限性是他们需要凭借具体的实际经验来理解并运用定义性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且他们倾向于直觉地理解抽象的关系。教师自己由于知识丰富和认知结构高度分化,能意识到许多简单概念中的细节、内容的意义和限制条件,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让他们并不能很顺畅地理老师的语言。这个阶段的儿童变得十分求实.所以要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开始,首先是还原记忆形成形象,引发想象,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三)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错误概念常常与他们认知的水平不高有关系。Piaget(皮尔杰)和Inhelder(英海尔德)他们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要经历三个主要阶段在他的认知发展理论中,他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7-12岁是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儿童具体运算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运算系统是零散的,还不能组成一个结构的整体.这个阶段的儿童变得十分求实.所以要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开始,首先是还原记忆形成形象,引发想象,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这个理论运用在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教学也是可行的。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问卷调查、访谈与深入实际课堂观察(其实质也是一种调查,不同于问卷调查之处在于它要求被试完成某项实际操作任务)。研究对象是来自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的铜山小学的六年级85位小学生。研究目的是:(1)检查学生对所学成语的掌握以及对更深一步知识的领悟;(2)考察学生将所学成语运用于实际的语言环境中;(3)观察教学的有效性即所教师在教学诵读与积累成语的过程中他们的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掌握的情况,主要是以深入实际课堂听课为主要方法。

考虑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问卷调查置于一份测试问卷中,应用于六年级的两个不同的班级,具体为六(1)班和六(6),所选班级均为所在年级中等水平的班级。问题的设置均是根据教材、教师教案和教学标准所定。

该测试问卷共设置了三种类型的题目:填空题与实际应用题,总计共5大题。其中第一、五题主要考察学生诵读与积累成语的熟练程度.第一题是一般性的题目,第五题属拓展型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第二、三题是考察学生对诵读与积累过的成语的理解程度,难度属一般;第四题是实际运用题(用学过成语写话练习),只要是考察学生把诵读与积累过的成语与习作相结合的能力,属于灵活性的题目。这一题对后进生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学生都能做出来,但要想做的好也有一定的难度。

计划该问卷的测试用两天时间完成,实际上共用了两天时间:第一天,问卷中第一、二、三题各班平均在10分钟左右完成;第四、五大题由于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用的时间稍长一点。

四、结果与分析

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前,笔者先对各个班的任课老师进行了较为简短的访谈,首先征询他们对该测试问卷的看法,其次了解各个班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各个班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先简要叙述各位老师的观点。

1笔者:请您根据您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这份测试问卷,观察这些题目,说说哪些适合他们,哪些不适合他们?

(1)班周老师:此份问卷中,填空题第一、二、三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应该问题不大,特别是第一题成语中有一对近义词反义词或ABCC AABC型等这类题学生不成问题;实际运用题有一定的难度,第五题能做出来的学生应该不会太多。

(6)班的丁老师:选择题的第一二题虽然问题不是太大,但可能会有不少的错别字;第三题肯定会做,因为平时这方面的练习我们做得较多,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已注重了这方面的积累;第四题有难度,因为与学生的习作相结合,可能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不起来;第五题难度较大,能接三四个成语应该可以,但如果再多,可能不行.

2笔者:请问,您主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

两位老师的意见都是一致,认为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讨论、游戏、竞赛等方式相结合,这样更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索的能力。

3笔者: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何呢?

老师:课堂上学生表现还不错,积极性较高,气氛也较活跃.但如果涉及到迁移运用上,学生的表现不太尽如人意.

老师: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情绪还是不错的,发言也较积极,当堂课就能把要学的成语背熟.在迁移运用上有难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有一定的起色.

4笔者:请问学生在练习上的准确率如何呢?

老师:70%-80%的准确率。

老师:整体还不错,但有个别差异性。

 

以下将根据各位老师的观点和测试问卷的统计结果就所要研究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此方面的考察在二、三、四题中均有体现。题目参照附录.

小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情况,可请参见表1

 

1 小学生对成语的理解统计表

 

 

 

    题目

正确率

班级

 

 

 

六(1

84.4

90.8

64.8

六(6

88.4

95.4

70.1

由表1可知,六(1)43个学生,第二题的正确率平均为84.4%,但没有全对的学生,主要错误在“无稽之谈”这个“稽”写错了。这表明经过学习,六年级学生对于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基本掌握,有一定的积。.第三题的正确方面较理想,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写的成语超过5个。其中写含有植物的成语这一题错误率是较高的。第四题的正确率较低。调查出的结果与该班任课老师预计的情况大致相同,但第三题的正确率较高,老师的估计。

(6))班41个学生,第二到三题的正确率均在88%以上,错的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第四题,正确率才70.1%。这表明六年级的学生一半以上的人已经掌握所学知识,第四题较低的正确率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正确地理解所学成语.

笔者初步判断此种现象是由于这部分内容有的是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内容,经过了一学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另外可能也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

(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此方面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实际运用题上。第四大题的设置与实际生活与习作有关,测试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习作的能力。具体题目可参见附录。

据统计,在填空题中,六(1)班六(6)班全对的占全班的84%以上,六(1)班学生错误出在错别字较多。而在灵活运用成语上两个班的正确率均不高,主要问题是与习作相结合,需要真正理解成语地意思,把所学成语迁移运用,部分学生在对成语的理解上还存在问题,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等。

(三)教学的有效性

此方面的考察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共听课6,都是关于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教学内容。下面是两位教师在执教诵读与积累成语时的教学实录:

教例1

师:今天我们学习诵读与积累这一项内容,下面请大家先自读一下这12个成语。

生各自自读。

师:读完了吗?

生:读完了。

师:下面老师请会读的同学读一读。

师请4位学生读成语,纠正字音,然后集体读这些成语。

师:你们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吗?请同学们说说。

生逐一按成语词典上的意思把这些成语的解释读了出来。

师:你们都知道这些成语的意思了,想不想把它们背下来?

生:想!

师:好!现在请大家背这些成语,看谁最先会背。

生各自背成语。(3分钟)

师请学生背这12条成语。(有的学生能背得较熟,有的结结巴巴,差一点得学生连读都成问题。)

 

教例2

师:同学们,在前几个单元得练习上,我们积累了不少的成语,有谁还记得?能不能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背诵前几个单元学过得练习上的成语,背得比较熟练。

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12个成语.请读这些成语。

生读成语,多种形式得读,直到学生读得很熟练为止。

师:这些成语中,有没有你在哪里见过的,你怎么理解的?

生各自说出自己在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名著、网络上看到的这些成语并说出自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有的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对有些成语的理解。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

此时无人举手,教师就请了一位成绩靠后的学生让她说出对“有教无类”的理解,该生联系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了回答。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记忆,看谁记得牢,记得快。学生较有兴致,很快投入到背诵中去,此后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教例1,教师对诵读的理解还存在着问题,认为诵读就是读读背背,会读会背这些成语就可以了。殊不知,学生在读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的学生还读不好,更别说理解了,而且在对成语的理解上,此教师沿用的仍是以往的教学方法,以为词条记住了,词语也就理解了,于是片面的强调对词语注释的记忆,让成语的教学脱离语境,教师孤立的教,学生孤立的学。强调灌输及机械的理解(照搬词典上的解释,不能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和知识经验唤起他们对成语的理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例2,教师对诵读的理解较前一位教师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他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诵读作为语文的学习方法,不是简单的读与背,侧重读得深入和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让熟读与记忆相结合。他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这个情境诱发了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是这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成语的运用上,让这些形散成语变得神聚上,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上,在激发学生的积累成语的兴趣上还有待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本次研究仅在一个学校内选取了2个班级,所选的班级在该校范围内也属于中等水平。因此调查得出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所有小学生,只能代表其中的部分群体——这是除实验研究之外的任何教学研究都不可完全避免的问题。因此,下面的论述或结论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与可能的教学参考价值。

目前存在于小学课堂中的成语教学的内容并不与此年龄段的学生相互冲突,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也能大体掌握。但同时也还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理解上还不尽如人意,将之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去时显得力不从心。教师训练策略的误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对诵读与积累成语的理解片面,视野不宽,指导策略的不当,针对性不强,或是注重语言的积累,而忽视了实际的运用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我们认为,在课程标准和教材基本符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小学诵读与积累成语内容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需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对要理解的成语进行多元化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我们的课堂产生了兴趣,就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内因起作用了,就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厚.在理解成语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有时甚至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学生却没有真正地理解所学的成语;有时也只是一知半解.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与积累成语的策略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是很科学的,大多数的成语或归类编排,或互有联系,或所有成语由一条线串起来……我们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解读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还有待完善与创新.

3.充分认识到成语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小学生的实际应用的能力。对随机观念,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长期的教学的方式方法上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对成语理解、诵读与积累上的定势。因而,随机观念的养成是长期的、艰难的。要克服我们习惯的一种确定性习惯、思维方式,仅仅依据对什么事情都习惯于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而缺乏主动实践探索的意识是不行的。

在此基础上笔者的一些观点仅供参考:

成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成语是几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成语的组合,没有文本的叙事性和情感凸显;其次,成语教学不像寓词于文的生字词教学,它有着更强的指向性与训练意识。乍一看上去,面对这十二个毫无生气的成语,教师束手无策。如何赋予他们以生命,拉近他们与学生的距离呢?应该说教材的编排上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看似单调死板的成语,在老编们精心的筛选与编排下相互联系,彼此照应,并共同反映了一定的主旨:或写高贵品质,或极言人数之多,或概括伟人一生,或历经一年四季。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很好地运用教材,采取适当而由灵活地教学方法,一定会获得事半功倍地效果.

(1)读的形式的多样化.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读熟,读出兴趣.

(2)理解的多元化、多渠道.在成语的理解上尽可能多元化,如联系具体的语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不是固守着词典上的答案(所谓的标准答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等.

(3)运用的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理解运用.学生只有真正理解了,领会了,尽可能地用过了,才有可能积淀为自己的东西.所以, 最重要的是理解后的实际运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如进行成语的归类,成语的接龙,用所学的成语写话,写文章,在平时的生活中结合具体地语境自觉地运用等.

 

参考文献

[1] 徐定华 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1

[2]王鲍军 小学语文教学  2004.1.

[3]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选介)(实验稿)

[5]江仁彬.新课程改革的“实”和“虚”[J].小学教学研究

[6]小学语文专论

[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威廉.维尔斯曼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附录:

诵读与积累成语的测试问卷

 

年级:                         姓名:             

 


卷首语: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相信你们在诵读与积累成语方面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下面,我们一起复习一些成语,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来的。

一、            成语填空。(认真想想,你准能做对)

﹙﹚汤﹙﹚火     穷﹙﹚末﹙﹚     志﹙﹚道﹙﹚   忍﹙﹚含﹙﹚   

抑﹙﹚扶﹙﹚    弃﹙﹚图﹙﹚     旋﹙﹚转﹙﹚   取﹙﹚补﹙﹚

﹙﹚﹙﹚大方    ﹙﹚﹙﹚业业      风度﹙﹚﹙﹚   神采﹙﹚﹙﹚

﹙﹚次﹙﹚比     博﹙﹚多﹙﹚     悬﹙﹚刺﹙﹚   洗﹙﹚革﹙﹚     

一﹙﹚成﹙﹚    (  )再﹙﹚     ﹙﹚流﹙﹚背    琴﹙﹚书﹙﹚

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只要多动脑筋,你一定会写对)

1形容有多方面的才艺.                                

2形容没有根据的无从考证,乱说.                        

3形容感情很好友谊很深,每天都在一起.                  

4指照顾德很周到,连很细微的地方都考虑到了.            

三、按要求写成语。(这一题有一定的难度,努力吧,看看你能写多少。)(36分)

1、写出四个由寓言得来的成语。

                                     

2、写出四个由历史故事得来的成语。

                                     

3、写出四个含数字的成语。

                                     

4、写出四个含动物的成语。

                                     

5、写出四个含植物的成语。

                                     

 

8、写出四个描写天气热的成语。

                                     

9、写出四个描写人多的成语。

                                     

 

四、任选用下列成语中的三个或者更多编写一段话

 废寝忘食   见多识广   出口成章   迷途知返     出类拔萃   勤勤恳恳

 

 五、  附加题:成语接龙。(这一题难度最大,如果你这题能做得又快又好,那你真了不起,连老师都不得不佩服你了!)

例:坚韧不拔——拔刀相助——助人为乐——乐极生悲——悲欢离合……

 

1、言行不一——         ——        ——        —— 

            

2、悬崖勒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