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课堂巧评价 四两拨千斤

发表日期:2011/5/24 15:25:1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92位读者读过

课堂巧评价  四两拨千斤

——《三位数加法(不进位加)》案例分析与反思

作者  夏翠莲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在着质与量上的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不一样。把一把尺子抛在孩子中,他可能永远排在后边,这轻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不言而喻,它对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假如多抛几把尺子,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这个孩子可能在某一把尺子上排在前面,就会努力朝前走,可能在某一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三位数加法(不进位加)》的数学课,笔者以此为例谈一谈自己对于课堂评价的想法。

一、教学过程序回放

1、  在主题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回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交流预习导航,自主探究143+126的计算过程。学生有拨计数器的、列竖式的、摆小棒的,引导学生总结出三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3、  讨论:三位数与两位数加法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4、  引导学生进行加法验算。

5、  试一试:23+143

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6、  教师巡视,发现典型错题,放到展示台上给大家看。

  23

                                                   +143

                                                    373                                           

师:同学们看,这一题对吗?

生:错!

师:说说错在哪里?

生:数位没有对齐,把第一个加数的十位和第二个加数的百位对齐了,所以计算错了。

师:这个同学说的非常好,三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加法算法相同,都要相同数位相加,从个位算起。(表扬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为他们小组加一颗星)

师:老师不仅要给这位纠正的同学的小组加星,我还要为刚才提供错误的同学的小组加一颗星,是他们让我们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说完,老师郑重在笔算错误同学的那一组上加了一颗星)

同学们一脸茫然……

二、反思与分析:

听完这节课,老师们就教师课堂评价展开了讨论,有的说:“这样的评价会让低年级的孩子以后故意犯错,从而得到表扬的机会”;有的说:“这颗星不应该加给学生,而是应该加给老师”;有的说:“老师的评价应该肯定正确的想法,而不是鼓励错误的想法”,那我们的课堂究竟需要怎样的评价?怎样才能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慎用即时评价,发挥正确导向功能。

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的倾向性意见。教师的评价倾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起到即时的调节作用。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论是一个词语还是一个眼神,都会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相应的行为表现。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错误这一资源。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地实例中明白了计算三位数加法必须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但在评价上却有失偏颇,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肯定对的,改正错的,引领正确的价值取向。若教师一味迎合学生,滥用鼓励性评价,则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此时若教师引导学生看到此类题方的错误即可,在学生分析错误时的精彩回答,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但是,赞赏也应该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犯了错,也要为小组加星的话,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使受到表扬的学生真正感到老师的、同学的肯定是真诚的,才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自己有更好的表现。

(二)精用延时评价,拓展数学思维空间

所谓延时评价,即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去揣摩、去体验。教学中,老师都习惯于在学生解题或发言后对学生错误即时进行评价,但有时学生错误信息并非一律需要即时评价,有时过早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就不会费时间与精力去思考一个已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轻易地过早地给出结论,而要精用延迟评价,让更多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43+126的计算过程。学生有拨计数器的、列竖式的、摆小棒的,方法不尽相同,此时,教师提问:“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计算的方法,那哪一种方法更好呢?”学生众说纷纭,此时教师组织大家讨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摆小棒需要准备的材料太多,不可能每次都去准备这么多小棒,要是数字比较大,拨算珠也会出现不够用的现象,用竖式计算才是最方便的。试想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思维和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可以收获更多的精彩。

(三)善用相互评价,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这节课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群体共同完成任务,所以来自小组内、小组外的评价也不可忽视。而学生的本性特点是善于挑剔,他们往往容易评价他人的不足之处,而不易取他人之长。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阐述思考的历程,让思维的火花得以碰撞,灵感得以涌现。有了这种活动体验,学生的评价会客观的多。在互评中,引导学生更多的挖掘其他小组的闪光点,对集体力量的凝聚成果给以肯定和赞同,为其补充或加以改正,从而让学生学会辨证的看待自己、看待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活动结果,通过外在的舆论调整自己的思路、改进活动的方式。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位数加法与两位数加法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时,有的学生这样评价:“第一小组说的很好,既全面又完整,如果声音再大些就好了”,“我发现同学们总结的都很好,我要向他们学习”等。教师合理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找准别人的长处,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苏霍姆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引导学生到评价的过程中,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倾听别人发言,进行评价交流,深入学习,最终获得知识,这也正是布鲁纳所说的“知识的学习”的一种手段。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互相评价也是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实施学生课堂学习的相互评价就是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合理、恰当运用教学评价,树立评价思想、明确评价目的,把自我评价、学生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堂上随时准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善用、巧用、活用课堂评价语,及时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上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课堂教学才会波澜起伏,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