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关于预习的一点拙见及“预习导航”的操作方法

发表日期:2012/3/13 13:35:1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67位读者读过

老早就做过一次预习现状的调查,后多次参与“评价”的研讨,也想说说自己对预习的一点拙见及“评价”中“预习导航”的操作方法。仅供参考。

○预习的定位?

对学生而言,预习应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练兵场;对教师而言,学生的预习应该成为我们了解学情,激发兴趣,指导阅读的前沿阵地。

○“我要学”的前提——知道怎么去学?

预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学,哪来的“自主”和“兴趣”?因此,我们应该着力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的形成。而这种养成无疑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导”,这就需要“预习导航”。或如刘老师说的“预习导航”的工具性——让学生循着方向自读自悟。

○如何导航?

那么“评价”中“预习导航”怎么导航?结合教研室芮老师的要求,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及实践中的做法。

预习导航的设置:

几道简便易行的导航题目设计的思考:

1、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操作

2、减轻负担,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思考着怎么减轻教师的批阅负担。

3、重在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而不在考察与检测。

4、引领性:

引领方法——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习惯,“导航”有意识地进行了隐性揭示,指导学生初步自读思考,为课堂教学准备。请看五上第八课《成语故事》中的“朗读小提示”:

【读出句子的意思】

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会表达一个意思,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个意思读出来,使别人一听,就知道这句话原来讲了这么一个意思。

例:“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读上面这句话,加点的词语要强调,这样就能把南郭先生的装模作样读出来,强调“居然”就能使人知道这样的结果令人料想不到。

    试一试:和同学读一读《画龙点睛》最后的三句话,看谁读的最好。

引领学习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学会抓住读懂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也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做好准备。如《嫦娥奔月》“文章我会读”:

这是一篇优美的神话传说,预习中我朗读了(  )遍课文。

读了文章,我心里有许多感受,例如我对后羿的力大无比,为民除害感到很敬佩,还有                                ,觉得最让我感动的是(    )段,因为                                       。

引领学生少走“误区”。以《少年王冕》生字词学习导航为例:

1、朗读这篇课文,要注意三个多音字:(1)“载”:“载着”的“载”读(   )。当这个字读第四声时,它表示的意思一般指      。当“载”读第三声时,可以组词:      、      。(2)“闷”:“闷得慌”中的“闷”读(   )。“供不起”中的“供”读(    )。

再如《黄果树瀑布》中的生字导航:“这篇课文8个生字,‘隙、隔、’这两个生字很容易写错,请你仔细看清字形,写一写。”

 

○“预习导航”的操作

 不同年段学生存在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差异,仅就高年段的预习说说自己以往实践中的做法。

因为“评价”受到篇幅的限制,“预习导航”无法从预习的广度展开,设置总体来说显得有些简单。因此诚如有的老师说的,“导航”只是一个参考,实践中怎么操作,还受到学生差异,教师教学风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结合个人的思考和实践,我倾向于“预习导航”结合第一课时教学,分为下面几个层次的预习引领:

1、放开声音读一读。

(侧重于对课文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2、生字新词学一学。

(侧重点说文章出现的生字、新词的自学和提示)

3、静下心来想一想。

(侧重在文章内容的概括,重点的把握)

4、拿起笔来写一写。

(侧重在如何引领学生读懂关键词句,对文章人物形象、情感等的初步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初步把握)

5、有疑有问提出来。

(侧重在学生自我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对文章自我理解后的“有价值”型问题的提出。)

6、有关资料查一查。

(侧重对文章相关、必要资料的搜集、整理。)

7、自主天地露一手。

(给学生一个平台,把自我预习中自己读书学习的经历、结果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为使“预习导航”成为促进学生学习,优化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益,使“每一个”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参与其中,我更倾向“导航”中的“有疑有问提出来”,爱问是孩子的天性,我不想,也不应该使我们的教学抹杀了孩子的这份纯真,尽管孩子有时提问显得幼稚,甚至可笑(如一次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孩子提出东京怎么有这么多中国人?),然而这事实上就是他的问题,教学要面向全体,然而全体不正是有这“一个”组成的吗?想来,这里多啰嗦几句,有时我真不明白,孩子一篇课文读完,他想知道什么?他有什么不明白?我们有多少程度关注了?落实了?教学是应该有预设重点解读,语言训练,但师者,答疑解惑,学生有疑惑,我们不解决,反而在那里美其名曰的引导、探究、训练,孩子有多大的兴趣?

扯远了,拉回来。看来自己有些另类了,中毒深了。

这里就不举例了,平时教学中我预习一般是一课设计一次“导航”,学生个人预习后,第一课时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并小组评价,全班交流,展示预习成果。稍做展开——

小组交流10分钟左右。组长带领小组评议成员成果等级。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有时对字词文章的预习我也采取直接比赛的办法)汇报交流的内容就是预习的内容,教师只做组织于引导。一般2各小组汇报,其他补充或质疑。其中重点讨论疑问解决的情况,结合教学重点提炼有关问题,作为第二课时教学话题。一般需要20分钟以上的时间。

课堂练习5分钟。生字词,读书等适宜第一课时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