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教育科研>>教师论文>>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日期:2010/11/17 12:09:0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73位读者读过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

作者    石金钟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上一学年,我们主要对小组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具体操作方式评价机制等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完成了班级座位摆放的改变、小组成员的分配、小组管理及评价机制的制定、课堂教学的试行等,从起初的讨论起步阶段进入到具体的操作完善阶段,从开始的解决外部框架阶段进入到了解决实质问题的阶段。如何更好地、友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如何运用这一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这是我们现阶段需要思考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可能有人认为“小组合作”就是调个座位,上课时提出几个问题让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热闹一下”,最后对下答案就完事了,那么我们就要反思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到底应该从何入手进行讨论?这期间老师应该做哪些事情?学生又能得到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在教育学上,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在这个定义中,有四个关键词:群体积极功能,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培养和教学目标。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老师可以抓住核心问题充分运用小组讨论交流去解决,增强学生的自身体会,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只有达成以上这些要求才算是真正的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践中,我们的小组合作总体进展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泛合作化,学生被迫去合作。受到公开课、展示课等的影响,合作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就可以解决的,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如果什么都要合作那样就失去了合作的意义。

2、合作集中于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全民参与”。 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

3、只强调结果,忽视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指导不够,学生讨论的无序性严重。有时,老师布置好任务以后只是在讲台上等待大家的讨论结果,最后校对一下答案,而忽视了对学生合作行为纠正、合作方向的引导,老师在评价时也只是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而对学生在讨论时的突出表现视而不见。

4、小组与小组之间交流较少,组际间相对独立。大多数小组都期望把自己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展示出来,可是在别的小组展示时却不能认真倾听,资源分享上也是相对独立,互不干涉。

5、学生未能形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主动性不强。部分学生对合作的目标、方式都不明确,在一起经常只是对一对答案,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观点。有些学生只是在组长的“指示”下机械地完成部分任务,缺乏深刻的思考及对部分问提的交流探讨。

6、课堂纪律问题。由于讨论时学生分组活动,老师不好控制,部分学生趁机在一起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白白浪费了上课的时间。

   针对以上的诸多问题,我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学生习惯的培养、相应机制的制定等方面进行了思考,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1、       因材施教,加深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作深层次的思考。

1)针对不同教材内容提出合作的要求。在布置学生合作交流任务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以我们语文为例,如在讲授抒情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抓住部分语句去读,小组内朗读展示,互相倾听,体会情感;在讲叙事类文章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叙事线索进行讨论,体会人物特点。

2)善于把握合作时机。老师要掌握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布置合作任务,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课堂上比较好的合作时机有:学生探索遇到困难时、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教授重难点时等。

3)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2、分工富有层次性、多样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合作分工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承担相应的任务,比如在搜集资料时,可以让家里资料较丰富的承担,对于成绩好的可以要求高一点,成绩差的则适当放宽一点;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如在展示成果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特长进行展示。

3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合作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技能与习惯,我为学生制订了一个“合作标准”,以供学生进行参考,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

1我的发言始终紧扣主题,始终保持较低的声音,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很好地交流。我没有打扰其他的小组。

2我们设定了合作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为讨论的主题发表了意见和想法。

3我对自己与他人负责。我力争达到小组的目标而不是妨碍目标的实现。

4我在不打扰、不接触他组的情况下,进行收集资源与材料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帮助。

5我与他人一起分享资源、材料、观点、任务与责任。我尽量平分任务,并完成我所承担的那部分并对小组做出贡献。

6我是一个好听众,并认识到每个组员都会有价值的东西提供。我倾听指出别人的结论的优点,帮助他改正其中有问题的地方。

4、创建特色小组,鼓励学生交流及展示。这一点我班还在初步试行阶段,让每个小组提出他们的共同爱好,鼓励小组成员培养本小组的共同爱好,比如男生较多的小组我就鼓励他们多了解体育,定期开展比赛;爱画画的可以发展小组绘画,定期在班上举办他们小组的画展;爱读书的可以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每周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引导学生按照小组的特色进行讨论交流,如在教授《揠苗助长》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描绘,学生正好可以借题发挥,有的小组展示了一套漫画,有的组则是将其变成了课本剧,还有的编了一首打油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5、完善小组合作机制。这一环节我们在小组座位排放时已经做了明确的安排,建立了小组内部机构及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了每个小组成员的义务,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讨论、课后复习巩固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任务,人尽其责。

6、建立合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有什么样的评价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指挥棒。为了激励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我为每个小组制订了一个评价表:

小组内部评价表:

周次:         组长          组员:

本周课堂表现最好的同学有

 

本周作业完成较好的有

 

本周进步最明显的同学是

 

本周守纪较好的同学有

 

出现的问题有

 

下周的目标是

 

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小组之间的合作,我要求每个小组每周选一个小组作为本组的合作小组,互相学习交流,课堂上这两小组可以互相交流探讨问题,互相补充与纠正,我还制定了一个评价表:

小组合作记录表:

组名:         合作小组:

本周我们组的伙伴组

 

对这个组你们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你觉得他们最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你们值得他们学习的地又是什么

 

要建议他们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当然,各小组之间出了合作也会有竞争,这是激励各小组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动力,对此,我们每周都要评选出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小组予以奖励和纠正,要求其分析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其他小组借以参考。

以上只是我在我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浅见,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见谅。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心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一定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我们要深信小组合作学习对我们的孩子的发展是有利的,为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促进我校教学改革的发展。